卷十 权倾 第四十五章 功高震主(第2/2页)

但是陶春未必肯背。陶春一介武将,求军功名利,谁愿意没事给打上畏敌怯战的印迹?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朝廷下旨,令长淮军撤下来,陶春仍可能受林缚的诱惑、鼓动,合兵去打寿张的虏兵,所以需要岳冷秋来做这个说客。

“为人臣者,为君上解忧排难,陶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皇上不会为他一时怯战而责罚他的。此外,奢家在西线也有蠢蠢欲动之迹,皇上的意思,是想有个能放心的大臣去西线看着,不能让所有事情都让淮东扛着。”张晏见岳冷秋陷入沉默,便晓得他窥破自己的来意,便索性将话点透——皇上不想梁习舒服的逃出东平,更不想淮东再建功绩,功高震主。

岳冷秋心里微微一叹,心想林缚集兵于麟州,未必真有把握将集结于寿张的敌兵赶走。但这时候也不好说什么,徐州一役,怎么看都是淮东军九死一生,偏偏能用奇计获胜。眼下的情况,他短时间里没有再度出相的可能,但外放为疆臣,总要比赋闲在宅子里好,点头说道:“为君上解忧,乃岳某本份,城里雪下得这么大,想必城外的雪景更值得一看,我就出城走一趟!”

“有劳岳相了。”张晏说道。

这边说完话,张晏与岳冷秋分别带着扈从离开秀白楼。

※※※※※※※※※※※※※※※※

在风雪里,数十骑簇拥着一辆平实无华的马车出江宁渡江北上,从东阳经濠州,渡淮河北上涡阳……

岳冷秋虽说辞相,但他的行踪,无时不牵动着诸多人的心思,林续文也是很快就知道岳冷秋离开江宁北上。

赶着张玉伯回京述职,在林续文府上赴宴,得知岳冷秋离京北上的消息,恨得将酒杯摔掉:“大好河山,大好河山,有机会夺还而不取,竟然要拱手让给胡虏,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普通官员不论在职或致仕,离京要告诸有司,岳冷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离京?没有皇上的默许,岳冷秋私自离京,必然会搅起滔天大浪。一切都悄无声息,说明岳冷秋的离开是皇上默许的。

朝廷要想打,一道圣旨勒令董原、陶春、梁成冲诸部受淮东节制即可,在麟州能凑出十四万大军来,何需要岳冷秋这个赋闲在家的旧相离京办事?

这几天来,几道圣旨都是奖励北部诸军的功绩,但迟迟不肯授权林缚全权主持北线战事,这会儿岳冷秋又神秘离京。张玉伯不是糊涂人,林续文以及在场的黄锦年都不是糊涂人,都能猜到,皇上不想再打下去,但又好面子,不想他亲自下旨将北线诸军召还,要岳冷秋北上,说服董原或陶春当这个替罪羊。

张玉伯真是怒火填胸,林续文与黄锦年对望一眼,附和张玉伯说了些话,但心里倒真没有多少气愤——林缚的心思,其实也不想打,淮东才懒得理会梁习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