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四十六章 国相(第2/4页)

很显然,军方及枢密院对军事上的胜利充满信心,也不会在收复北地中原之后就止收手。军方与枢密院拟定的计划,就是要将东北方向原东胡人族居,包括乌伦山(小兴安岭)在内的所有地区都纳入中枢的直辖,彻底消除东北的边患。

至于柔然海、伊利河,汉人已经有六七百年的时间没有踏足这么遥远的地区,甚至高宗庭、宋浮等人都不奢望国境能延伸到这么远处。

林缚则不以为然,蒸汽机在百年内就应该能用于交通,伏火弩的技术会先一步成熟起来,中枢控制柔然海、伊犁河,并不是妄想。

不过,整个计划还不能提前向更大范围扩散讨论,就怕万一打草惊蛇,很可能会促使燕西诸胡,羌夷诸族与东胡更加团结的凝聚一起阻抗北伐。

林缚坐在土埂上,掸净身上的雪粒,跟君薰抱怨政事维难。

政君虽是长女,却也只是七八岁天真烂漫的年纪。林缚带她出来,是叫她能知人间疾苦,她的心思却完全给矿区的抽水机吸引住。

雪灾虽说倒塌了大片屋舍,但伤亡不重,宣州煤场很快就恢复生产。蒸汽抽水机在运作时,会喷出水汽,在半空凝成白雾,笼罩一大片地方,也将抽水塔笼罩其中,吸引着政君的好奇心。小政君盯在那里不知,叫一群侍卫围着她转,又担心蒸汽抽水机出什么故障。

林缚掸尽袍衣上的雪粒,走来将政君的小手抓在手心里,不让她因为好奇心离抽水机太近,只是站在抽水塔的边缘上,看着抽水机运作。

一股股已经给冷凝的白汽从工作腔侧嘴里喷出来,烧炉工正不断地往球形锅炉下的火膛里送煤,而与锅炉相接的烟囱也冒出更大范围的白汽。时值寒冬腊月之末,挨着炉膛,抄煤入膛的烧炉工打着赤膊,还是满头大汗……

林缚要工匠都各司其职,只是将煤场上总办及总匠师召到跟前来,询问新式抽水机的情况。

姜岳最初计划是拿两万银元出来先试造一组蒸汽机来用于矿井排水,林缚有意加快对蒸汽机的改进速度,要求机造司挤出二十万银元,供姜岳一次造八组蒸汽式抽水机用于官办煤场排水所用,就是要使八处煤场相对独立的去改进蒸汽式抽水机的技术。

造一组新式抽水机需要两万银元,不过由于锅炉及工作腔,活塞连接杆等构件的铸造模具可以共用,造八组新式抽水机的平均成本倒是要低两万银元一大截,最终造出八组新式抽水机都没有用去十万银元。多余的拨款,也都专门用于各大煤场对新式抽水机的维护及技术改进。

差不多到八月,八组新式抽水机就陆续造好,运付宣州、潥水、寿州、淮阳、濮塘等地的煤场安装,用以排除矿井里的积水。

同时上八组新式相对独立运作,投入七八倍的技术力量跟资源,发现及改进问题的效率,自然远非一组能比。这八组新式抽水机,除一组锅炉因铸造不良,出现大问题停行改造外,其他七组抽水机差不多都已稳定运行四个月。之间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不过在煤场都能及时改造,机造司也随时跟进新式抽水机的运行及改进情况。

一组新式抽水机,将昂贵的造价摊开到十年的运行维护费用里,足能抵得上雇佣近二百青壮做工。不过,煤场排水,是在矿道的上方打排水井。一眼排水井就那么大的范围,就算能雇佣二三百青壮,也没有办法将这么多人一口气都不歇力的派上去排水。新式抽水机能够持续,高强度,高动力的排水,虽然造价昂贵,但也在使用三四个月后,体现出比人力及畜力优越的地方来。

以往用畜力排水,由于驱动力不足,抽水最多十数二十米深,用新式抽水机,虽说密闭性还很差强人意,但也将抽水能抽到三十六七米的深处,这就使得地下水位较高的溧水、濮塘、宣州等地的煤场多挖一两层的煤石,旧的废矿井也能重复利用。

眼下江淮地区耗煤量大增,使煤价又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林缚同时限制官办煤场的用工规模,不再限制官办铁场、窑场一定择优用煤,不再限制使用官场煤——林缚要将市场让出一部分给商民矿,平衡官民的关系。不过,涉及到巨大的煤利,在江宁一筐煤能净赚一角银元,官办煤场即使不能增加用工规模,也会千方百计的增加产煤量。

地质稳固,不易坍塌的旧矿井能重复利用,节约的成本就足以抵消新式抽水机的昂贵造价,更多新式抽水机的使用,甚至将蒸机汽用于拉升矿车,能够大规模的减少人力及畜力的使用。

在宣州煤场,除了增订两台新式抽水机外,还开始组织匠师设计制造第一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矿车提升机,这个也有些超乎林缚的意料。虽说此时的蒸汽机,由于密封及工作腔的设计不够完善,效率很低,与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煤场有的是廉价煤,只要管用,倒是不怕效率低。

对蒸汽机,林缚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原理,具体的技术远不及专业匠师精通。只要煤场认为使用新式抽水机合算,林缚就很满意。

说到底,一项新技术能否使用,关键还在于能否相对廉价。只要官办使用新式抽水机能提高效率,降低采煤成本,铁矿井,铜矿井以及火油井甚至商民矿场,都会出于逐利的驱动力而采用新技术。

以往宣州煤场民办时,雇有五百青壮,以每人每天挖四筐煤出井计,一年不过产煤六十余万筐煤。此时宣州煤场的采煤量增加了八倍,达到五百万筐,但用工规模只增加四倍。

新技术的使用,对采煤效率之提高,是显然易见的。当然跟后世的机械采煤比起来,效率也许不及十一,林缚也没有奢望能一下子进步多少,只要能持续进步就表明新政在逐步的深入人心。

林缚站在那里,跟煤场总办、总匠师讨论新式抽水机,林景中、李书堂及宣州的地方官员,都陪同在侧。

林景中、李书堂等人都没什么,宣州地方官员多为旧系官僚,传统士子出身,对新学的了解,还只是从邮报上得来,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冰天雪地里,听得大汗淋漓,完全听不懂,还不得在那里洗耳恭听,不敢有丝毫的走神……

林缚见宣州的地方官员也是辛苦,便停了视察,吩咐周普、周瞎子准备回程之事,也无意在宣州再停留。

林景中抽着空隙,与林缚汇报酬建铁桥之事。

从江宁地区,河流纵横,陆道交通要发展,就会遇到很多矛盾。驰道不建桥,只设渡,驰道的通行效率太慢;但是建桥又阻碍河运,建高拱桥也不利大型马车的顺畅运输,平原地区又没有办法建跨度高的悬索桥。故而江宁以南地区的官道遇河多建浮桥,船舶会聚,集中时间打开浮桥放船通行,平时用浮桥连接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