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东征江淮(第2/6页)

三天后,辅公祏忽然召集众将说有要事相告,当然王雄诞作为军队的最高长官,那是一定要到场的。

“诸位!昨日我收到了吴王(杜伏威自称吴王)的来信!”辅公祏话一说出口,立刻在众人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主帅!这么长时间吴王没有音信,这次在信中说了什么啊?”

“是啊!主帅!吴王在长安怎么样啊?”

看到众人急切地盘问,辅公祏不慌不忙地说道:“大家先不要急,吴王在长安倒还不错,这次他来信时不放心咱中间的一个人啊!”辅公祏说完扫了一眼坐在旁边的王雄诞。

显然,王雄诞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刻他也和众人一样,关心杜伏威在长安的情况。

“担心一个人?吴王担心谁啊?”王雄诞不解地问道。

“明知故问!就是你啊!”辅公祏佯怒道。

“我?”王雄诞瞬间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对!就是你!吴王在信中说了,你擅自带兵去边界,吴王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为了保证今后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吴王命令暂时解除你的兵权,以观后效!”

“什么?我身为吴王的养子,忠贞不二,军队是他临走前亲口说让我统领的,边界如不巡视,如有外敌来犯,如何?”

“大胆!你不经主帅命令,擅自带兵外出,还敢顶嘴,若不看你跟随吴王多年,今日当斩之!”辅公祏毫不示弱地说道。

王雄诞彻底愤怒了,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明白,眼下在朝堂之上,即便浑身是嘴也辨别不清,为了顾全大局,暂时先退避三舍。

“好吧!既然吴王不相信我!我就交出军权!在下告辞了!”说完这句话,王雄诞转身离去。

王雄诞的确很嫩。他注定要为自己的稚嫩付出惨重的代价。

假仁假义

面对王雄诞转身离去的背影,辅公祏的脸上闪过一丝轻蔑的表情。

王雄诞!你不过是个娃娃,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但是你已经没有机会再学习了!轻蔑的表情并没有在辅公祏的脸上停留很长时间,很快辅公祏就换了一副为难的表情。

“诸位!现在王雄诞走了,军队没人管了!唉!看来吴王现在也回不来了啊!”辅公祏一边说着一边独自叹气!很明显,这句话是故意在拱火。

“主帅!此话怎讲?”众人问道。

“唉!实话告诉大家吧!吴王在长安虽说吃喝不愁,但是已经失去了自由,基本上算是被李渊软禁了起来,这次偷偷地让人送信回来,除了怀疑王雄诞有二心,让我罢了他兵权之外,另外就是希望选派一个得力的人统领军队,让他早日救自己回来啊!”

“我早就说过李渊、李世民等人不是什么善类,吴王绝对不能去长安,现在可好……唉!”

“我看咱们还是赶快想个办法,要不然时间长了,说不定吴王会遭李渊的毒手!”

“是啊!眼下军队必须要有人统领,我看就由主帅来统领吧!”

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绕来绕去,还得绕到我这!

“我?不行!不行!吴王在信中没说让我掌管军队啊!”辅公祏假装回绝。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确是老油条。

“这无妨,现在是非常时期,吴王回来后,我们会和吴王说明原因的,就说是我们大家共同推举您的!”

“这个……恐怕不好吧!我看这事还得从长计议啊!”

辅公祏你要沉住气,不到最后时刻绝对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哎呀!还从长计议什么啊?再从长计议吴王就没命了!主帅!你发话吧!咱们反了!打进长安,救回吴王!”众人急切地说。

搞定!忽悠到此结束。

“好!为了救出吴王,今天咱们反了!”

辅公祏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在他看来,只有让江淮再次重燃战火,自己最终才能成为那个拥有最高权力的人。

什么老百姓水深火热,什么生灵涂炭,这一切都事不关己,拥有权力才是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辅公祏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让他暂时成为了江淮地区的老大,但最终也把他推向了深渊。

“不知道王雄诞会不会和咱们一起干啊?”已经成为老大的辅公祏并没有忘记解决王雄诞的问题。

“不去管他!等吴王回来后,由吴王处置他!”

“不!去问问他是否和我们一起干,如果他同意便罢,不同意的话……”

辅公祏做了一个手向下切的动作。在他看来,快刀斩乱麻,免得夜长梦多。老大就要有老大的威严。

当王雄诞听说辅公祏要带着一帮人造反时,他忽然明白了原来这一切是辅公祏精心设计的圈套。王雄诞终于后悔了,不论如何,兵权也不应该轻易地交出去。看来意气用事真是害死人啊。

但是王雄诞还是很有骨气的,他拒绝了辅公祏,因为他知道仅凭江淮巴掌大的地方,根本无法与唐朝相抗衡。

辅公祏啊!你真是太毒了!

你为了自己的私利,挑起江淮地区的战火,不仅使百姓们再次遭受苦难,而且吴王今生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李渊一定认为,江淮地区造反一定是吴王遥控的结果。只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最终王雄诞遭到了辅公祏的诛杀。

王雄诞本来有力挽狂澜的机会,但是他最终失败在两个字上———轻率。

年轻人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世界,像顽石一样的你们,需要不停地打磨,直至将棱角磨平。

武德六年(623)八月九日,辅公祏在丹阳正式打出反唐的旗号,同时联合南昌地方军阀张善安,一起对唐朝宣战。

大唐帝国的战车将继续开动。这一战,将是大唐帝国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

明星组合

面对江淮地区突变的形势,李渊这一次派出了“三李组合”进行征讨。所谓“三李组合”,就是三个“李”姓的将军统领全军,他们分别是:李孝恭、李靖、李世。

在“三李组合”中,李孝恭由于身为皇亲国戚(李渊的侄子),而且又能征善战,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行军元帅,总管一切事务。

李靖由于在南征萧铣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战经验,而这一次东征江淮,水战会再一次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所以李渊让李孝恭带上了李靖。

水战如果进行的顺利,接下来就是陆战,因为要想彻底解决辅公祏,当然不能让兄弟们都停留在水上,只有攻进了丹阳城,才算大功告成。那么对于陆战,李世可以说是个很好的人选。李世的陆战经验在唐朝内,绝对名列前茅。

有的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用李世民?

至于李世民嘛,鉴于这位仁兄先前由于骄傲得尾巴翘上了天,朝廷对他猜忌颇深,所以这一次暂时先靠边站一站。如果“三李组合”实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再让李世民同学出场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