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狄仁杰挥泪复李唐 西突厥大军逼并州(第2/2页)

第一,安西四镇地,那里沙漠广袤,地陆平坦;

第二,北面直抄过来,虽然全是戈壁,但一路好走,很是方便;

第三,跟鸟一样飞翔过来。

以上三点:

第一,安西太远,默啜再二也不会为了抢个劫来回跑几千里地;

第二,待定。

第三,默啜算个鸟?

郭元振思想犀利地分析完了大概情况,知道默啜肯定会从北境捣入凉州,必然会经过白亭。如在碛中(甘肃北民勤县)安插一支部队,控制冲要,突厥则无路可寻。对于吐蕃,也是一样,他在南境硖口建造了一座和戎城(甘肃古浪西),守住古浪峡口,这也是吐蕃的必经之路。

万事大吉,让我们四十五度仰望郭元振,像仰望天空一样!

此时,你会听到郭元振骂骂咧咧地指着地图,“不要仰望了,仔细看看民勤县在哪里?民勤县在沙漠之中,你想要驻军吗?那你得先跟骆驼商量商量。还有古浪,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地方干旱得跟月球一样。”郭元振叹了口气,摆摆手,说:“不急,不急。”言罢,下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屯田开凿水利,以尽水陆之利。开垦屯田以后,凉州粮食产量一下上去了,一匹麻布都可以换数十斛米(一百斤),军队积粮足够数十年用的。

一时间,郭元振成为传奇。

突厥、吐蕃甚至害怕这个名叫郭元振的家伙发飙,于是退避三舍,让出了方圆一千五百里的地方。

我们不得不承认,郭元振是流氓,但是非常有能耐。

听到这里,凉州百姓笑了。郭都督在凉州五年,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西域人,都对他十分敬慕,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法令上,令行禁止;牧业上,牛羊遍野。百姓安康,生活富足,路不拾遗。

默啜真哭了,本想耍流氓,却被流氓耍的感觉是多么的难受,你们知道不知道?默啜不敢拿郭元振怎么样,他带着军队,一路往东,跑到陕西北面一千多里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望了望南方,指着长安的方向道:“从这里杀过去,一路毫无阻挡!”突厥大呼万岁,于是,万千大军卷着尘土往南杀来。

本人以前在默啜同志挥手扬鞭的地方待过,这里位于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南面,四处戈壁沙漠,人迹罕至。时不时有一股羊角倒立般的龙卷风刮过,扬起无依无靠的沙尘。地面上有极度耐碱的茅草,但水源奇缺,仅有的几条窄河,岸边都堆满了厚厚的一层雪。

这不是雪,而是离析出来的碱。

这样一个鬼见愁的地方,让人倍感荒凉。可仔细一看,便知道,这里正是北方游牧民族入寇中原的最佳地段!

所以,我们可以确知,明朝人把十分重要的一段长城放在毛乌素沙地南面,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也因此知道,定边、靖边两地,名字与历史息息相关。默啜挥师南下,入寇中原,烧杀抢掠,定会选择在这里。

唐朝时候,定边是盐州的治所,而靖边,正是夏州的治所。

两地不保,西京危矣!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沉寂了一个多月的默啜再也不愿等待了,他重整旗鼓,入寇盐州、夏州。

盐州和夏州的官兵和百姓显然没有料到突厥的突袭会如此迅速,他们挥舞着大刀,嘴里发出听不懂的声音,劫掠之后,奔驰而去。默啜不想在这里多停留,他需要迅速往南推进。但事实告诉我们,突厥打仗还是很讲究传统的,他们的传统是:没头没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关中人长舒一口气,因为默啜侵犯盐州和夏州,仅仅是为了抢点儿生活用品而已(羊马十万头)。

两个月后,他们真正图谋的地方遭到了围堵。

几天之内,突厥大军攻破石岭(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威逼并州。

石岭在山西腹心,并州最西,突厥攻破之后,入寇并州,又卷走了无数财产。对正常的对手,武则天很有耐心去慢慢打击,可对突厥这样很能打却没头没脑的对手,实在是有点儿伤脑筋。据知情人透露,如果身手迅猛的你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招会出拳或是出腿,扔手雷还是泼硫酸,那么,对手也绝不会提前预知。

这是什么?

这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