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韩信的命运(第2/2页)

我们已无法知道韩信犯的是什么罪,只知道在他和别人被一起押送刑场时,遇上了一个贵人——夏侯婴。

夏侯婴,沛县人也。

职业出身:沛县政府司机。

为人特点:忠厚老实。在刘邦众多粉丝中,夏侯婴是粉丝中的粉丝,他的追星生涯从当沛县领导司机时就开始了。

从古到今,领导的司机都是很牛的,县长的司机可能会比局长牛,局长的司机可能会比股长牛。但夏侯婴是个例外,他不但和蔼可亲,心还贼好,夏侯婴每次出差经过泗水亭时,总要停下车来看望刘邦或听他吹牛,往往不到日落西山,他不会驾车离去。

更让人佩服的是,夏侯婴还因为保护好偶像刘邦不被下狱,结果自己不但挨了几百大板,还替刘邦蹲了一年多的监狱。

事情的发生纯属偶然,有一次刘邦和夏侯婴可能是拿着刀剑之类的互相打闹,刘邦却不小心伤到了夏侯婴。朋友之间出点意外也是正常的,回去贴个药明天继续上班吧,状况恰恰出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向官府告发刘邦弄伤夏侯婴了。

如果刘邦和夏侯婴是普通百姓,别人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要整他们,可问题就在于他们身份之特殊上。按秦朝法律,官威即代表皇威,夏侯婴不但是沛县领导的司机,同时也是秦朝候补公务员。候补公务员毕竟也是公务员,你刘邦弄伤他姓夏侯的,就是损官威,损官威也就是折皇威,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狗也要看主人,你刘三伤到别人的看家狗,那是要受主人惩罚的。

更教刘邦哭死的是,他这个没有编制的亭长,也算公职之一,按秦朝那种比二十二条军规还要荒唐的法律来说,这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刘邦这下惨了。刘三不是傻瓜,他无赖是出了名的,所以他一口咬定夏侯婴不是他弄伤的,不信你们问夏先生去。于是,人家便去找夏侯婴对质,夏侯婴也一口咬定不是刘邦弄伤他的。

这下轮到夏侯婴麻烦了,官府突然反问夏侯婴:那到底是谁弄伤你的?

夏侯婴这下傻掉了。对呀,谁弄伤我的?难道告诉他们说是摔伤的?骗三岁小孩子差不多,那到底说谁弄伤我的好呢?

官府紧紧追问,夏侯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官府便一下子发现了夏侯婴在说谎。可怜而又可爱的夏侯婴便被抓起来打,足足打了几百大板,打得我们的夏先生遍体开花,但还是没把刘邦招出来。

官府再也没力打下去了,就只好把他扔到监狱里。一年来,这件小事官府反反复复地查,越查越觉得无聊,最后干脆不了了之,把夏侯先生放出来,而刘邦也从此脱离了罪罚。

这就是传说中的夏侯婴,仁厚重义,忠贞不拔,以自己吃苦为荣,以出卖朋友为耻!一切都是天注定,当时监斩韩信这批犯人的,正是善良重义的夏侯婴先生。

刑场如战场,在很多小说或电影中,我们看到绿林好汉被押上刑场时,总喜欢喊出那句豪迈响亮的口号:砍吧,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当时,韩信这批犯人总共有十几个,韩信排第十四个,在他前面已有十三人被砍掉脑袋,轮到韩信受刑时,刽子手举刀准备落下,韩信突然抬起头看见了夏侯婴,本能地喊出了一句:

主上为什么不想着怎样得天下却要想怎么乱杀壮士呢!

这句莫名其妙而又充满着英雄悲壮气势的喝斥,仿佛一声晴天霹雳落地而来,夏侯婴大吃一惊,何人敢口出狂言?

何人?何人就是那个我,韩信,淮阴人,就是曾经那个人见人闪,鱼见鱼跑,鸟见鸟飞的流浪汉。

好一个流浪汉!夏侯婴走到韩信面前,只见他相貌非凡,威武有力。夏侯婴不由感叹,狂得好,狂得妙,这般气势轩昂的英雄杀掉多可惜呀。

于是,夏侯婴当即就把韩信释放,并请他入座畅谈天下军事。韩信口沫横飞,对答如流,夏侯婴发现韩信果然是真有才,立即向刘邦大哥推荐这条人中之龙。

刘邦一听到夏侯婴的推荐语就笑了,什么人中之龙,如果韩信是人中之龙,那我刘三不是龙中之龙了?不过既然是夏侯小弟引荐的,大哥还是会照顾你的面子的,刘邦便把韩信提为粮食总监(治粟都尉)。

怎么说,韩信总算是混到一个带长字的官儿了,换成谁或许也该满足了。然而刘邦错了,他太小瞧韩信的才气和志向了,韩信不但胃口很大,梦想也很大,天下没几个人能看出来,这个天生喜欢佩剑流浪的人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

李斯曾说,要当官,我就当最大的;韩信也这样说,要当兵,我也要当最大的。天下最大的兵是什么?那就是兵王,大将军。

吹牛有很多种,梦想也有很多种,一个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人也想吹牛当大将军,玩笑开得太大了吧?韩信你心里想想就可以了,千万别说出去,一说出去狗都要笑跌倒了。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认为韩信是在吹牛,而是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事业,这个人就是韩信命中注定出现的生死一知己萧何同志。

萧何曾经私下和韩信有过无数次隆中对,他发现韩信的确并非池中之物,而是一条蠢蠢欲动的人中之龙。龙要飞天,不借风就借云,萧何就是传说中韩信的风和云,风云未动,潜龙又能奈何?

韩信知道,萧何很欣赏他,他也相信,再过不久,萧何会向刘邦再次推荐他。然而这一等,仿佛过了千年万年,萧何欣赏如故,而他的职位却仍然如故,韩信终于等得不耐烦了。韩信断定,萧何肯定是向刘邦推荐了,估计是刘邦又像项羽那样,没有把他当成大才看待!

又是个让人伤心的老板,渴望一鸣惊人的韩信再次失望了。

既然不被提拔,那就流亡去吧。天地苍茫,前路渺渺,大丈夫总得去寻找梦中的天地,只要逃出汉中,到别的地方或许还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于是,韩信趁着一个月夜,毫不迟疑地逃跑了。

其实,韩信不是汉军中的第一个逃兵,而他逃跑也不仅是因为个人职位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汉中的政治气候。

当时,刘邦率领江东子弟赶赴汉中,短短三个月中,已经有很多将领及士兵忍受不了思家的煎熬。这些想家的军人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江东的思念,有的用歌声,有的用泪水,有的用梦乡,有的用飞鸿,有的用回忆,而更多的是选择逃跑。

逃,向家的方向逃。不管山高水远,路途坎坷,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回家的渴望,韩信于是也成了这一批批逃兵中的一员。

当萧何闻听韩信逃跑,立即策马狂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