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千秋功业(第2/2页)

压低国内的地租,可是海外的地租却没人管,而且到了海外之后,可以抓捕土著,用奴隶耕种,把人当成牲口,累死了随便一丢也就是了。

那些大家族实力雄厚,田租损失的一点,完全可以海外弥补,更何况还能经营工商,赚得更多。

在唐毅的压力之下,这些人陆续点头,同意把田租调江,其中上等田以五成为最高,中下等田,则是降到三成上下。

中小地主自然是反对强烈,唐毅却不想妥协了,他动用了大量的海外存粮,来冲击市场。

这是他在建立市舶司的时候,就做好的准备,朝鲜、倭国、安南、暹罗、缅甸,这一大圈,凡是产粮的地方,唐毅都安排了采购的人员。

反正这些地方除了粮食,也没有别的东西,一味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金银外流,他们也受不了,大明能采购他们的粮食,正好平衡贸易,求之不得。

这些粮食,分别屯在了琉球、东番岛等地,此时抛出来,正好是春耕的时候,粮价最贵不过。

东南的繁荣,已经被物价推高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苏州等地,一石粮最高能达到二三两银子。

这可不是投机客大肆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价格!

粮食如此之贵,也难怪地主舍不得压低田租,都是钱啊!

不过随着海外粮食的运进,情况骤然改变,苏州粮价,一天三降,被打到了一两五,还在继续下跌之中。

整个东南的情况都差不多,以往人们认准了人多地少,粮价高涨,就死命抢夺土地,可眼下情况变了,听说吕宋顶得上三个浙江大,东番岛的粮食产量也比得上福建,这就是四个省,而且还要开拓更多的海外属地。

一面是人口往外走,一面是粮食往内流,内外夹攻,粮食在未来,很难再涨起来。种田收租,利润远不及经商办工场,筹建船队,出海闯荡。

当这种论调成为共识之后,中小地主们也撑不住,低头认输,终于,唐毅以东南经略的身份,召集士农工商,包括地主,佃户,还要报业的领军人物,经过两三个月的漫长协商,终于敲定了《田租暂行办法》。

其中规定田租最高五成,并且要在未来逐年调降,同时,还有一项放在序言里,看起来不太起眼,却又无比重要的论述,土地属于百姓所有财产,神圣不可侵占,任何巧取豪夺,侵吞霸占,都应视作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