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滁州(第2/2页)

俗话说"隔锅饭香°。红枣吃了十来年雉水城旳清淡饭菜,忽然尝到滁州烤鸭便选择性遗忘了晚饭少吃不吃油荤的决心埋头吃了一整只烤鸭腿。

饭后消食红枣忍不住跟谢尚吐槽:“这酒楼既能做岀烤鸭,可见并不止有烤鸭一样菜。咱们怎么不多叫两样尝尝味?既然是尝鲜,哪有不一次尝过瘾的道理?

谢尚摇头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离开家乡极容易水土不服,肠胃不适。”

似咱们赶路,每到了陌生地方,偶尔尝一两样也就罢了,真拿来当饭,保不齐就要去看郎中。闻言红枣想起这世人口流动少,少有前世国人东奔西走进化出来的金刚胃和专治水土不服的黄连素不觉认同道:“这水土不服确是个麻烦!

可不就是!"谢尚感慨道:“似滁州还算好,毕竟离江州近,但等再往北去,因当地人都食用面食的缘故,沿街的饭庄酒铺多只售卖包子馒头,连米饭都没有——咱们若不自带米,那真是不要吃饭了。北方的大米原就稀有,更不要说谢尚冢常吃的血糯米了。

闻言红枣思及自己前世在长安出差三个月想吃一口清炒青菜就白米饭而不得的悲惨遭遇,理解言道确是得自带。

只可惜这菜蔬没法子多带。

这样的天菜蔬不好存。昨晚府城庄子赶送来的菜蔬至多再够明儿一天。

谢尚摊手:“要不怎么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呢?若不是出门,咱们何能想到还有吃不上菜蔬的日

不过再等三天,"谢尚话锋一转道:“咱们到了济南就好了。福叔在那儿,一准能给咱们再备些菜。

咱们去济南,“红枣恍然大悟:“原来是补寄菜蔬的!

谢尚承认道:“这么说乜没差。一般人进京都是在过了黄河东岸驿后经济宁府到德州,咱们绕道去趟济南,一则路过泰山,我领你去逛逛;二来去我爹庄子认认门;三就是补点菜蔬。不然再十天都没得咱们本地菜吃:日子也太难熬!

红枣闻言大喜,但转念又不禁犹豫道:“老爷,只这样一来,你就赶不上九月初一去翰林院报道了。依红枣的想头,谢尚若是能快马加鞭地在九月一号赶去翰林院上班的话,年底就能够拿四个月的年终奖,如果翰林院年终考核有年终奖或者类似的奖励的话。

想当年:她为了多拿一个月的工资,死赶在五月节前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去公司报道

“谁说我要赶九月初一的?"谢尚疑惑问道:“我原本有三个月的假,路途另算。我五月二十六才到家,得到八月二十六才假期结束。然后加上半个月的路程假,但凡重阳节后去翰林院就不算迟。

话说至此,红枣还有啥不明白的,瞬间便笑成了一朵花—一谢尚这是特意同她一路游玩进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