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第3/6页)

好人的悲摧,就在于他们太善良,甭管你如何帮助他们,你的努力都会被坏人利用,反过来搞死好人。

【5.朝廷是如何被撕裂的】

当董卓开始治理国家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脑子,压根就不够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可是少年成名的侠客啊,而且左右手都能够开弓射箭,这么好的身手,难道还治理不好一个国家吗?

治理不好的。因为治理国家,要用的脑子。而老侠客董卓,只是个技术熟练的杀人专家,脑子却是非常的原始。

要知道,董卓是少年英风的侠客出身。侠客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所以侠客思维是最简单的二分法,这世上就分为好人坏人,好人就是穷人,富人就是坏人,所以要劫富济贫。这世上势力强大的,就是坏人,势力弱小的,就是好人,所以除暴才能安良。

这个思维有错吗?没错才怪!

要知道,人之所以被称为坏人,是因为他干了坏事,只有正在干坏事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坏人待遇。一个没干坏事的人,是不可以凭空说人家是坏人的。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只不过人性的表露。

董卓永远也不会想明白,好人坏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当他在干好事的时候,我们称他为好人。可他一转身又去干坏事了,这不是好人变坏了,只是他天性中邪恶的欲望,表露了出来。

如此简单的二分法,拿来治理国家,结果就是象董卓遇到的情形,弄得天怒人怨,血腥弥天。

事实上,正是董卓这种极端的二分法,才导致了天下分崩,所以他才被修史者憎恶,称其为国贼。董卓错就错在,他不该把江湖上的规矩,拿到庙堂里来治国。江湖之上,讲究的是快意恩仇,所以一定要将人分为敌与我,是敌人就宰掉。可是治理国家,最怕是这种极端的分类方法,逼出人性中的恶来,让好人也成为凶残的恶棍。

简单来说一句话:董卓的脑子不够用,因为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把江湖规矩搬了来,结果天下大乱不说,连同他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

话说朝廷之上,原本是人精扎堆的地方。发现董卓的脑子不够用,立即有两个人精抢入历史,先行捞到了一票。

【6.做梦想当官二代】

三国时代的第一智者,公推诸葛亮。但公正客观的说,诸葛亮在三国智谋排行榜上,最多不过是排到二三的位置,排第一名的,另有其人。

这个人是谁呢?

话说辽东襄平地区,有一个豪族大门,复姓公孙。当地的太守叫公孙域,公孙域有个儿子,叫公孙豹。那公孙豹少年时代聪明颖悟,让公孙域爱如珍宝。可不曾想,到了小公孙豹18岁的那一年,忽然得了场怪病,死掉了。

当时公孙域伤心的,嚎淘大哭,哭死过去又活过来,一连多日,才依依不舍的替儿子下葬。可是在下葬的途中,公孙域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儿子的名字:“公孙豹,公孙豹,你去哪儿……”公孙域一扭头,惊讶的见到已经死去的儿子,穿着一身布衣服,正挤进人群里来,看自己的葬礼。

当时公孙域嗷的一声,猛冲过去,揪住儿子:“孩儿,你真的活过来了?”

小公孙豹拼命挣扎,大喊着:“我不是你儿子,快放开我,放开我。”

公孙域诧异的问道:“不是我儿子?这怎么可能,我来问你,你是不是叫公孙豹?”

那孩子答道:“是啊,我叫公孙豹。”

公孙域乐了:“我再问你,你今年是不是18岁?”

那孩子道:“对,我是18岁……”

公孙域哈哈大笑:“孩儿,你又跟爹调皮,你名字公孙豹,今年18岁,怎么可能不是我儿子?儿子别闹了,快跟爹回家……”

这时候路人急忙上前相助:“太守大人,太守大人,这孩子是跟你儿子同名同姓,也的确是18岁,可他真不是你儿子。这孩子……人家另有亲爹的,他爹叫公孙延。”

太守公孙域道:“少来,你们骗不了我,这就是我儿子……”不由分说,强扭着那少年,把他拖回了家。

到家后公孙域对那少年说道:“孩子,我知道你并非是我的儿子,却强认你当儿子,你心里肯定不乐意。可你体谅体谅我这个做父亲的心情吧,我儿子和你同名同姓,同样的年龄,可是却少年早夭……你就认了我这个父亲吧,算是慰籍一个丧子老人的伤恸,好不好?”

那少年道:“你是太守,外边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给你当儿子。当了你的儿子,那就是官二代了。可我真的不行,我家是书香门第,做官也是我最渴望的事情。可无论如何,此事必须要征得我父亲的同意,就让回家,跟父亲禀报一下,好不好?”

太守道:“这也行,反正你如果跑了的话,我可以再把你追回来。”

少年回去之后,几天后回来了,对太守说:“太守大人,我爹说了,认你做父亲,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我得改名字。”

太守:“改名字?我明白了,你这个爹蛮狡滑的吗,我这边的便宜他让儿子来占,可儿子最终还是他的……算了,改名就改名吧。你爹让你改什么名?”

少年道:“我爹让我改叫公孙度。”

公孙度,三国时代最具智慧的人,在此横空出世。

【7.你将成为大佬】

少年公孙度,因为获得太守公孙域的赏识,正式成为官二代。但史书上说,公孙度这个官二代,在辽东政界不受重视。

之所以轻视公孙度,是因为他不是正宗的官二代,有伪劣假冒之嫌疑。他在辽东长年做个小吏,始终是郁郁而不得志。后来有个叫公孙昭的,他出任襄平县县令一职,特意任命了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一名小小的伍长,但就是不肯重用公孙度本人。

看看吧,公孙度成为官二代的时候,才18岁。现在他的儿子都出来做官了,可他还只是一名小吏,这让公孙度的心里,是多么的窝火啊。

公孙度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耐心的等待着。终于等到了智商不靠谱的董卓出来治理国家,公孙度发现他的机会来了。

公孙度研究后发现,董卓这个人具有着鲜明的侠客思维特点,非黑即白,两极对立。这种极端的思维,势必撕裂朝野,引暴大规模的群体性对抗。这个意思就是说,在董卓的思维引领之下,朝野中人将迅速的分化成不同的政治阵营,天下必将因此而大乱,而这,就意味着他的机会。

公孙度对身边的人说:“汉朝的福祚,行将结束,我决定和各位谋取王霸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