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第3/4页)

与此同时,凡尔纳被精神错乱的侄子打了一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脚踝。由于凡尔纳患有糖尿病,医生只得建议他慢慢康复,从此落下了残疾。

这时候的凡尔纳,已经无法再航行了,所以他开始了另一个兴趣爱好:集邮——通过邮票来环游世界。

事实上,凡尔纳最渴望的事,就是成为一名旅行家,所以他的小说,无论是气球、潜艇、航船,其实都是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作为一名科幻小说家,他当时已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之父”,但这绝非他想要的。

1889年,关于凡尔纳的海报

1893年,凡尔纳在接受美国记者罗伯特·谢拉德的采访时表示:“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法兰西文学界赢得一席之地。”

尽管小仲马早就提名凡尔纳进入法兰西学院,但一直未能如愿。

更让凡尔纳悲伤的是,不少人认为他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科幻故事的作家。

事实上,凡尔纳不仅一直认为自己是为成年人写作的作家,而且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名科幻小说家,而是一名艺术家——他在采访中说道:

我不渴望金钱,也不渴望得到授勋,我渴望的是人们看到我所做的和尝试做的,而不是把一名艺术家轻视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是一个艺术家。

但是,也有后人认为,凡尔纳未能在文学界获得一席之地,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纵观凡尔纳的作品,他其实没有塑造出哪怕一个能让后人记住的文学人物形象(我个人认为“尼摩船长”勉强还行)。在凡尔纳的笔下,人物大多是脸谱化的,千人一面。

但另一方面,凡尔纳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诗歌功底,让他在科幻小说界足以居高临下。再加上他严谨的考证态度和钻研精神(凡尔纳其实没有任何科学功底,全靠去图书馆查阅和做各种笔记),他成了“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在“科幻三巨匠”中,威尔斯代表的是“软科幻”,而阿西莫夫则以建立制度和探讨道德准则见长)。

1905年,凡尔纳的遗照

凡尔纳的葬礼

1905年,在发表最后一部小说《大海入侵》之后,饱受糖尿病困扰的凡尔纳陷入昏迷,之后与世长辞,享年77岁。

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104部小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凡尔纳的作品译本累计达到了4751种,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数量居第二位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发明著名的“亚尔古”潜艇的西蒙·莱克,在自传的第一句话就写道:“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凡尔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按照他的方向去幻想。”

2005年,法国将这一年命名为“凡尔纳年”,以此纪念他逝世100周年。同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1926年成功飞越北极的美国海军少将伯德说:“凡尔纳是我的领路人。”

文学家中最会写科幻的,科幻作家中最有文学性的——不知道对这个描述,已经长眠的凡尔纳是否会满意?

馒头说

春节期间,给女儿汤圆妹买了一套10本的儿童拼音版“世界名著系列”,让她先选一本自己想读的。

我满心以为,她会选择其中的《绿野仙踪》或《木偶奇遇记》,结果她毫不犹豫地挑出了《海底两万里》。

于是,每天我和她花20分钟,读完了那个故事。看完最后一页,我问她有什么读后感,她想了想回答我:“这个潜艇好厉害呀,还有,大海真大呀!”

然后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时至今日,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会不会过时?

因为他在100多年前写的那些所谓的“科幻”事物,到今天大多数已经成了现实,我们现在再读,难免有一种“新鲜感”或“惊奇感”的缺失。

但是,答案是否定的。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所描绘的“未来时代”,都是基于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缜密的科学原理发展,都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也是他的“预言”大多数都被实现的原因。读者一边看,一边还能获得很多知识。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尽管凡尔纳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略有欠缺,但他所有小说里的主人公,无论是《神秘岛》里的工程师史密斯,还是《从地球到月球》里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无论是《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福克,还是《太阳系历险记》里的上尉塞尔瓦达克,都呈现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一种相信人能胜天的魄力和干劲。

读凡尔纳的小说,能体会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活力和生机。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凡尔纳毕其一生,试图献身诗歌、戏剧和尝试远方旅行,这两个愿望都没有完全实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把所有的热情和幻想付诸笔端,写在纸上,并把那种热情和活力,传递给千千万万的读者。

如今在钢筋水泥都市里忙碌奔波的我们,是否还记得童年在夜里望着灿烂星河时的幻想?是否还保留着对浩瀚大洋深处的好奇?是否还想兑现当年环游世界的诺言?

或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确实已被沉重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那么,是否至少,还能保持心中那一份小小的念想?

而这,可能就是读凡尔纳作品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留下的意义之一。

正如他墓碑上刻着的那句话:

Vers l’ immortalité et l’ éternelle jeunesse!(向着不朽与永恒的青春!)

读者评论

徐侠客:一看你写他,我就拉到最后表达我的激动之情。他的几部小说,我甚至翻到了可以背诵段落的程度。有时我甚至在想,现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主角们,不需要带其他东西,只要带上凡尔纳的书,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从无到有的科技树指南啊。

练习死亡:小时候有段时间我只读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诚然,当稍微长大,我会觉得凡尔纳的小说并不能算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但绝对是教育意义最深的科幻小说。小时候没有“软科幻”“硬科幻”的概念,我只是觉得这个人所写的东西很接地气,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幻。后来又看到他的读书法,就是各种归类和笔记,说实话我没学会,但是觉得这样的严谨和自律,是不是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一种不会让人感觉颠簸跋涉、起伏不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