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第2/4页)

温如真当时听完这话眼眶就红了,“我是你妈妈呀,还记得妈妈吗?妈妈去上学了,出远门了,现在妈妈回来了。”

俞向安看着这几个孩子,心里只能感叹,被妈妈带大的孩子,和被奶奶、太奶奶带大的孩子是有区别的。

以前温如真对这三个孩子养得精细,身上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干净的,但是现在他们黑了、壮了,身上的衣服也脏了,现在还看到最小的那个一屁股的泥印子印在后面,不知道从哪个泥堆里滚了一圈回来,一看上去就知道养的很活泼、很自由自在,但是就是跟原来的样子差别有些大。

就跟后世那些段子上说的一样,被妈妈养的时候是穿着西装裙子小王子小公主,被奶奶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是成了穿着大花棉袄的狗蛋翠花。

回到红星大队,其实差别不大,就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一群人围着他们说各种夸奖的话,口水要说干的情况再来了一遍。

俞向安是有先见之明的,特意多打了三份照片和资料出来,一份外婆,一份俞青山,另外一份给俞常有和张茶花。

有这些东西,说着说着就可以悄悄离开,把空间让给说的热火朝天的大家伙了。

俞常有平时不太爱凑热闹,但是这时候他一直在边上听着,笑容就没停过。

比起俞向安离开前,他的背部佝偻了起来,人也瘦了,看上去一个干瘦的小老头,看得人心酸,他苍老了太多。

张茶花看上去好一些,她的底子比较强。

他们两个现在并没有干什么活,就是呆在家里帮忙看看孩子,不要让他们调皮捣蛋。

俞向安等人走了,问他:“爷爷,我之前给的补酒喝了吗?别不舍得喝,睡前喝一小杯。”

听到她问起来,俞常有乐呵呵的,“喝着呢,喝着呢,你看看,酒都少了很多,要是没喝不会变啊。”

他高兴,他当然高兴,这是关心他,人参酒那么贵的东西,说给就给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还有一些老伙计被小辈骂老不死的,因为他们不能干活只会浪费口粮,对比之下,他确实享福了。

“爷爷你记得喝就好,我这次回来还带了另一只,你别怕喝完了,喝完了还有,这人参年份不怎么高,没那么贵的。”

这东西养人,上了年纪的喝好,外公外婆那边她也送了。

张茶花看着这一幕,摩挲着俩双胞胎的手,“你们两个长得可真好,这皮肤,这模样,挑着父母的优点长的,以后也跟你们爸妈一样,当大学生!”

看着他们,张茶花也十分骄傲,这是她的儿孙,有她的血脉。

他们在这里过了年,俞向安在这里转了个遍。

两三年的时间,红星大队发展得比原来更好了,俞顺稳信奉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就算没有能力弄到更多的水泥,也在路面上铺了石子。

他们这里想要石子还是比较方便的,靠着河边,在河边捡些石头不费什么力气,就是要搬过来,但是他们有车有牛,这路要是修好了,不仅仅是他们,以后的孩子们都会受益,而且他们还扩张了小学,原本他们这里的学校就扩张过,今年高考一恢复那可不得了了,把孩子送来学校上学的人更多了。

现在他们村里有学历顶尖的那一小批都在这里当老师,有的有编制,有的没编制,待遇都还不错。

学习氛围也很浓。

在过年期间,还有人上门请教问题,这些是上一年没有考上,现在还在持续奋斗的人,还包括了俞满屋。

说起俞满屋,俞向安也只能沉默的送上祝福,他跟家里人说了,给他一年的时间,他会再参加一次高考,要是能考上的话,他就去念书,要是不能的话,他就踏踏实实的在家干活。

家里同意了,俞向晏俞向安他们回来,他很多问题就有了解答的地方,俞向安给他解答的时候,看着他眼睛里的红血丝,心情十分复杂,爱情使人疯狂。

总的来说这也算是好事吧,要是能考上大学,在现在这个时代确实算是鱼跃龙门的一件大喜事,如果不行,他已经努力过了,以后回想起来也不会觉得遗憾。

他这一问问题就显出了他的水平,他在这几个月里是用了心的,虽然他的基础差,但是现在他已经跟上来了很多,要是再继续保持下去,到6月份再参加高考,不是没有机会。

过年无疑是热闹的,大家齐聚一堂,但是在这热闹的欢笑当中,俞向安发现他想林川柏啦,平时老是在一起不觉得,现在一段时间没见,还怪想他的,有的时候会很自然的说,“你帮我倒杯水。”

“你过来看看。”

“你说这个……”

话说出口了才发现身边没有那个人,心里怅然若失。

如果回到穿越之前,没办法想象自己会在这个年代生活,跟一个人组成家庭,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日子,不赖。

在回去首都之前,俞向安去之前的朋友故交家里拜访了一圈,王副厂长、严余珍、高益眉等等。

这么长时间再见面,自然又是好一番唏嘘,大家各有各的生活,彼此分开了一段时间,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产生交集。

坐火车奔波回到首都,林川柏举着个大牌子在站口等他们,看到他们,冲上来,一把抱住这一大二小,旁边的人都侧目了,他才放开,“你们可回来了!”

双胞胎也很想爸爸,看到他,抱着他不愿意撒手。

“爸爸,我也很想你!”

“爸爸爸爸,我想你了。”

林川柏:“以后我可不想再被你们抛下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回了家,在家里咸鱼了两天,总算恢复了元气。

一九七八年了,俞向安期待这一年的精彩。

这一年,在他们原来的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比如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有知青回城。

关于知青回城,其实现在已经有苗头了,在附近,俞向安看到不少有些面生的青年男女,他们应该就是之前下乡去当知青的,过年回来了,然后他们滞留在这里,不愿意回去。

想要参加高考,自然还是回来城里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机会。

俞向安在去买菜的时候也明显感觉到了变化,之前偷偷摸摸在黑市里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发现卖家的频率大了很多。

他们下乡当知青,这时候普遍家里人口多,很可能他们已经没多少生存空间,为了不受人白眼,就要想办法谋生。

做点小生意本钱低,不比招工没有希望,是很多人在无奈之下的选择。

俞向安:喜闻乐见!

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