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从《人民日报》开始拜访(第2/2页)

这么多的同学,再加上同学的同事,无论何时都能聚起一大帮人来,这也是这个年代最流行的同学体制。从当时的毕业情况来看,除了少数人自谋出路,多是整班整班的在体制里打滚,等到大学生不值钱了,同学体制进行不下去了,才会变成家属体制。

此时,帮衬同学也是明着来的,不光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只要是校友,提出来都有用。北大中文系不知有多少毕业生在媒体圈里厮混,苏城从《人民日报》开始拜访,只要是北大校友就没有放过的。

正如苏城给苏刑说的那样,即使不收购津石总厂,他也是中国石油总公司的独立董事,享受胜利油田管理局提供的厅级待遇。大华实业的规模,也是堪比副部级的大型企业。

手提着茅台中华,头顶着校友和中石油独董的头衔,面前挥舞着德邦热水器的广告单子,苏城在各家媒体畅通无阻,才一周的功夫,就拜访了其中的大部分。

要到十多年后,苏城这种地市级领导的京城拜年模式才开始衰减威力。但在1989年,苏城可谓是握了满把的好牌,又用对了方法,根本是无往而不利。

眼看着23号就是大华实业的记者招待会,又听说会有全国各大媒体参加,苏刑终于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危险,不得已才找到了父亲苏东元。

在苏东元漂亮的红木办公室里,苏刑状似平静的介绍了津石总厂的贷款问题,又说了苏城即将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低着头说:“我听说苏城把他的公关部都派出来了,里面还有一个挺漂亮的女人,到处找什么校友送礼,我担心这个记者招待会是个陷阱。能不能把它给禁了?”

“禁了?”苏东元给气笑了,道:“禁止《人民日报》采访?你自己就在中宣部工作,也不用脑子想想,这是我能说的话吗?”

苏刑见到苏东元,向来是见了猫的老鼠样,这时候逼急了,才说:“那怎么办?”

苏东元恨铁不成钢的道:“你不也是北大毕业的?你怎么就不能私下里找找校友?中宣部的身份,只是个摆设?要什么礼物,找你妈拿去。”

苏刑尴尬万分,羞怒的解释道:“时间也来不及了啊。”

“你就不会着重拜访几家重要报纸?剩下的等后面再打招呼?”苏东元其实也不想津石总厂的事儿曝光。所谓的打招呼,自然是他出面打招呼,自己不好出面的就是重要的报纸了。

苏刑一听,放心不少,尽管还是有些担心,却不好再说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