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2/2页)

苏城一肚子的问题,被这声浪给震住了,片刻后,他笑道:“恭喜你们,辛苦了。”

做材料实验是天底下顶枯燥的事,就像是爱迪生测试灯丝材料那样,实验的大多数时间属于不停的测试。用铁丝测试,用竹丝测试,听说还曾经用朋友的胡须测试,每一种材料还要测试不同的处理方法,碳化和原生的竹丝就不一样,含碳量不同的铁丝的测试结果也不会相同。

现代技术之下,有很多方法能够减少测试的次数,但永远会有无穷多的测试等着研究者们。

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一次材料的更新换代,在外行人眼里,也许撞了大运,但在行内人眼里,那只是用了更多的汗水浇灌罢了。

苏城虽然没有做过真正的研究工作,但在建立了大华实验室的五年中,他对研究者的生活了解太深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各向异性的碳纤维,王赟和他的团队怕是回家的次数都有限。若不如此,他们早就能做出各向异性碳纤维了,何至于用2年的时间,才做出一款各向同性的沥青基碳纤维。

没有大禹治水一般的付出,没有大禹治水一般的激情,没有大禹治水一般的自律,是不可能提前完成这种研究的。

专利申请报告上多写了两个字,又算得了什么。

苏城决定不在王赟面前提及此事,转而笑问道:“新的碳纤维的各项参数如何?”

说到心头肉,电话那头的王赟一下子腼腆起来,压抑着兴奋道:“您肯定猜不到。”

“这么厉害?”

“当然!”要不是极度兴奋,平日里平静的王赟肯定会直接说出来的,他刚才不提参数,就是为了现在大声的喊出来,只听电话那头的王赟,中气十足的道:“新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各项同性沥青基碳纤维的两倍以上,1.5G拉伸强度,150G模量,绝对是同类型的最强碳纤维,国内第一!”

“成本呢?”

“是日本东丽的十分之一。”

“真的只有百分之十?”这下轮到苏城愣住了,他以为专利申请书上的说明多多少少是有些水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