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专员谁属(第2/2页)

心说这一回若不是俊少提前防备。只怕那一大帮子人里头必定有自己一份。

“小俊啊,你说走出去,我赞同。但是怎么个走法,你总要让大伙心里有个数!”在柳家山大队部宽敞明亮地会议室里,大家围着铺了红丝绒的会议桌团团而坐,主席位置上。五伯一身藏青色呢子中山装,一副黑边老花眼镜,倒也甚为威风。假如面前摆的不是烟灰缸而是笔记本或者文件夹,与后世大公司开高管会议也就差相仿佛了。

本衙内老实不客气,就坐在五伯左首第一个位置。

我如今十五岁,刻意穿了深色的夹克和深色的衬衣,黑裤子黑皮鞋,显得成熟稳重些,单以外貌而论,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

其实现在柳家山几乎每一个人都忽略我的年龄了。只有外公外婆例外。我每次回柳家山。不管多忙,都是必定要去看望外公外婆的。感谢上苍,两位老人家身体还结实,外公快八十了,居然还扛得动锄头下得地。记得上辈子地外公,也是一直到八十二岁才彻底放弃做农活的。

这回可是说好了,过几天接两位老人家到宝州市去住段日子。也没指望二老能在地委常委院那小别墅呆多久,估计半个月已经是极限了。

我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说道:“五伯,走出去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柳家山不当路,名气也不大,只能作为生产基地。商业基地,必须走出去。第一站就是宝州市。我爸现在正准备在宝州市建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规模不小,我们要在那里占据一席之地。”

“那没问题,索性这个批发市场就由我们来建了。”对于“十二弟”要做的事情,五伯历来是全力支持,绝不含糊。何况昨天盘了下底,柳家山实业账面上已经积余了现金六百多万元,急需要找一个好的投资路径。既然这个批发市场建在宝州市,老爸是宝州市的一把手,投到那里去岂非一举两得?既缓解了老爸的资金压力,又十分牢靠。

我笑道:“批发市场地投资还是要宝州市自己想办法,我们只是买铺面,不参与投资。不过可以预付一部分定金……预付全部定金也行。”这个事情,其实我考虑了很久。我是柳家山实业事实上的大股东,虽然手续上十分撇清,毕竟知道内情的人越来越多。投资建设宝州市的项目还是需要小心一些。估计不久之后,国家就要出台“禁止领导干部子女经商”的相关政策。

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红火,是能够预期地,买下大批铺面,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出租,是个长期的收入来源。同时以预付定金的方式,倒也可以帮助老爸缓解一下资金压力。

我说道:“暂定买下一百个铺面吧。”五伯点了点头,这事就算定下来了。别的人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买下一百个铺面也花不了多少钱,眼下账面上有六百多万,加上四月份的货款马上就可以回收,这几百万该怎么生利,小俊,你有思路没有?”关于“柳家山企业管理委员会”五伯是掌总的,内部管理问题不大,对外也逐渐有些创新意识,群策群力发挥得不错。比如洗衣机和冰箱的研制投产,基本上就是他们自己搞的,我只是给了一个思路。实际上,我如今的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给思路”之上,具体的东西,已经很少插手了。

“五伯,我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调集资金,大举进入江口市。嗯,前期至少要调集五百万到一千万资金。”

“江口市?”这回非但五伯,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说起来,这个江口市听说过地人并不多呢。但在后世,却是大名鼎鼎,几乎每一任江口市长,都放出去做了一省之长。

“江口市就是D省地那个经济特区,国务院一九八零年就批准成立了的。”一九八零年,国务院一共批准成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有两个在D省,一左一右,夹河而立,对面就是著名地国际性大都市,东南亚金融中心,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东方之珠”不过这时候的江口市,其名声也不比前身的那个小渔村更大。

“去江口市做什么?”五伯浑然不解,大家也都盯着我,希望我给个解释。

“开工厂……另外,种点花草什么的都行。”我又喝了一口茶,笑眯眯地道。

开工厂还则罢了,种花草就太过分了,纯粹扯淡么。有钱归有钱,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小俊……”五伯不悦地“哼”了一声。

“五伯,具体太多的原因,我现在也不好解释。我只能告诉你,同时也告诉在座的各位,江口市作为国家最早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其发展前景无可限量。这时候的地皮,应该便宜得很,我们多买地,多建工厂和商铺,不消几年,就是成百倍的回报。”

“什么?”五伯头有点晕。

按照我刚才报的资金数目,就算五百万吧,一百倍的回报是多少?五个亿!

“对,至少上百倍的回报,可能还不止。”我笃定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有人在会议室外探头探脑。

五伯脸一沉,说道:“张会计,什么事?”张会计就是徐国伟的老婆,判了三年缓刑的那个张云霞。她如今算是在柳家山扎下根了,连小孩都转到柳家山来读书。

“支书,柳书记打电话来找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