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2页)

狄公回答:“下官所治的云州与幽州相邻,同僚之间也互有沟通。对于幽州恶麒麟杀人案件,下官偶有所闻。”

武三思笑了一声。狄公很难判断这笑是否带着善意。武三思道:“那你听好了。十天前,恶麒麟出没于幽州,短短几天,便咬死百姓百余人,幽州城外的大杨庄全体村民更是被恶麒麟悉数咬死。凶案现场残肢遍地,血流成河。幽州百姓惊恐,甚至有人惧于恶麒麟淫威,逃离家乡。更可恶的是,幽州刺史裴守德在查察恶麒麟杀人案件时,也被恶麒麟咬死了。”

狄公心里一颤。在云州时,他就听说过裴守德不在任上,也不知所踪,这成为官场上的一个谜案。狄公万万没想到的是,幽州刺史竟然已经命丧恶麒麟之口了。

武三思似乎没有留意到狄公的神情:“裴守德死得蹊跷,陛下只能隐忍不发。幸亏幽州长史邓逸处置得当,安抚百姓,才没有让幽州局势不可收拾。即使这样,民间仍传言四起,说这怪兽是上苍降下的恶麒麟,为了惩罚他的子民。”武三思双眼透出杀气,语气冰冷得能冻掉人的耳朵,“甚至有人胡言乱语,说这是因为天子失政,所以天降凶兆。”

狄公心惊:“下官向来不信这些鬼神之言。”

武三思冷笑一声:“那就好。只盼你拨开迷雾,彻查怪兽杀人事件,还天子清白。”

太后在御座上点头:“狄爱卿,朕素闻你精于断案。你在大理寺做寺丞时,平均日断三案,无有差错,涉及万余人,竟无一鸣冤。这是朕特意找你来的原因。不过,你所剩时间不多了。朕要在洛水进行祭天大典,能给你的时间有限。狄仁杰,你要在七日内彻查此案,还朕清白。”

好一副千斤重担!在云州时,狄仁杰就有耳闻,他面前的这个女人为了加冕帝位,要以天之子的身份在洛水进行祭天大典,之后顺理成章登基。看来,太后不想在祭天大典之前被天降噩兆的谣言所扰。

狄公只是苦笑:“陛下,即便是粉身碎骨,微臣也当拼尽全力。只是七日之限,着实为难。”

“大胆!竟然敢跟圣人讨价还价!”武三思怒喝道。

太后对她的侄子摆了摆手:“狄爱卿,朕也有所掣肘。不过,朕知道事发突然,干系重大,那就给你旬月时间吧。还有,琅琊王的封地正是在幽州,遇到他,你就代表着朕。爱卿,你要知退进,不要做些丢朕脸面的事情。”说完,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狄公一眼。

狄公心里一紧,答应了几个“是”。

太后转向另外一个紫袍大臣:“裴爱卿,洛水祭天之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狄公对于洛水祭天之事了然于胸:武太后的另外一个侄子武承嗣请人在一块白玉上凿刻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字样,之后借旁人之手献给太后,说是在洛水中获取的。太后得石后欢喜异常,称该石为“宝图”,还特别下诏,要拜洛受图以告之天地。

高宗李治遗诏的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瘦得像根木棍,脸上的皱纹像沟壑一样深。他佝偻的身体躬了一下:“秉承圣命,微臣在宝图所出之地建造拜洛坛。拜洛坛初步完工,高达五丈,就在洛水最为宽广的激流之处。等到天授吉日,圣人您便可赴洛水边,举行拜洛受图祭天大典。祭天时,祭坛边会安排盛大的卤簿,陈列珍禽奇兽。另外,微臣还安排了乐人按照次序和礼节演奏《大享拜洛乐章》词曲,分为《昭和》《致和》《咸和》《九和》《显和》《敬和》《钦和》《齐和》《德和》《和》《通和》《归和》等天子仪章,以示庄重。”

太后点头:“祭天大典的日子算好了吗?”

裴炎回道:“天师推算出了吉日——”

“天机不可泄露!谁敢造次,便是夷灭三族之罪。”太后眼中露出杀气,又将目光转向狄仁杰:“狄爱卿,时间紧迫,你要尽快断明恶麒麟之案!在祭天大典来临之前,朕绝不允许什么‘天降凶兆’的流言继续传播!狄仁杰听令——”她的嗓音陡然提高。

狄仁杰跪下。

“擢云州刺史狄仁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河北道黜陟使,赐朕金牌一块,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即日起赴幽州查察恶麒麟杀人案件。幽州刺史裴守德玩忽职守,尸位素餐,致使辖下恶麒麟杀人案件屡屡发生。念其也被恶麒麟所害,朕不再追究。幽州长史邓逸志虑忠纯,精干得力,屡破大案,特擢其为幽州代刺史,配合狄仁杰,查明恶麒麟杀人案!”

(1) 即武则天。

(2) 铜制的小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