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2页)

血巾子为何在太后的手中?只见血巾子正中是李显的血书,周边则写满了签名,密密麻麻的,李贞、李冲、骆宾王的名字赫然在列。“攻灭武氏,复我李唐”八个大字在血巾子中间显得异常扎眼。

狄公拿着血巾子的手微微颤抖:“原来被抓进天牢里的都是这血巾子上的人。”

太后冷冷地道:“还有他们的朋党。”

狄公仔细地看了看血巾子上二十多人的笔迹:“陛下,这血巾子会不会是歹人伪造的,为了挑拨陛下和庐陵王的母子关系,杀掉您的忠臣,致使大唐根基不稳?”

“假的?”太后暴怒,拽过血巾子,指着上面的血字,“这上面有李显的血书!哼,他那不成器的字,化成灰朕都认得!你还妄图说服朕相信血巾子是假的?你真是可笑至极!朕命人将李显从房州押回来,盘问清楚,可这逆子已经不见人影了。你看看,这难道不正是畏罪潜逃?”她恶狠狠地说,“无论这个逆子逃得多远,朕都要将他抓回来杀了,才能泄朕心头之恨!”

狄公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本想再谏,但看到太后暴怒的样子,便明白她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如果再多说一言,他可能马上就会步裴炎的后尘,成为刀下鬼。狄公赶紧道:“臣不知道个中内情,妄自揣测圣意,实在是大不敬,还请陛下原宥。如此看来,陛下果真英明神武!”

太后的神色稍有缓和:“起来吧,狄仁杰。念在你破获幽州谋反案有功的分儿上,朕就不治你的罪了。”

狄公趁势道:“陛下英明,将李贞、李冲等逆党一网打尽了。如今,这血巾子上只有庐陵王一人在逃,想必不久便会被擒获。到时候,大唐重归您的治下,陛下定可成就千秋伟业。不过,这二十多名大臣是大唐的柱石,其中还有许多戍守边关的名将。这案子尚有未明之处。说句不知深浅的话,如果陛下将他们也一网打尽了,突厥人虎视眈眈,则大唐危矣。臣斗胆,愿以项上人头做担保,来彻查此案,将李显捉拿归案,并将真正的谋反之人一网打尽!”

太后盯着狄公看了很久,像是要看穿他。少顷,太后叹了一口气,道:“狄仁杰,既然你这么想给这些逆党洗清罪名,朕就给你七天的时间。七天之后,如果你没有查个水落石出,哼,就不用朕的内卫来请了。你自己走进天牢,和那些逆党做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