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乐道大会(第2/3页)

“王八羔子。”江王氏当街撒起泼来,“姓乐的,化成灰我也认得你。我儿子呢?你把他拐到哪儿去了,放开我,老娘跟他拼了……”

她状如疯虎,竟要冲破禁军阻拦,惹恼了两个军汉,把她拽翻在地,一人掉转枪杆就要乱捅。乐之扬晃身下马,肩不抬,脚不动,倏忽到了禁军面前,一把扣住枪杆。那人瞪眼大怒,想要夺回长枪,可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枪杆也是纹丝不动。

乐之扬与禁军较劲,冷不防江王氏将他左腿抱住,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小乐,小乐,你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行行好,把儿子还给我……”

听到哭声,乐之扬心头一惨,暗生愧疚。江小流离家出走,尽管出于自愿,可也与他大有关系,看见江母惨状,乐之扬鼻酸眼热,攥枪的手不由松了。

禁军满腹怒气,夺回长枪便要打人,道清赶上来,抓住枪杆呵斥:“干什么?东宫的人你也敢打?”

军汉一愣,仔细打量乐之扬,见他服饰华贵,不由气焰全消,讪讪地把枪收回。

道清一翻眼珠,又冲江母大骂:“疯婆子,快放手,不看看你抱的是谁……”

他一骂,乐之扬醒悟过来,自觉失态,环视四周,无论百姓禁军,还是东宫诸人,目光全都落在他身上。黄子澄和齐泰手拈胡须,神色狐疑。乐之扬心中大凛,想要摆脱江母,可又有些不忍。

正为难,一个汉子挤开人群,抓起江母,抡圆了巴掌给她两个耳光,边打边骂:“狗入的疯婆子,发你娘的癫?狗入的,打死你,打死你……”

乐之扬哭笑不得,这汉子正是江小流的父亲江腾,他龟奴出身,妓院里窝囊,回家就打老婆儿子出气。想是打怕了,江王氏挨了耳光,噤若寒蝉,一改疯癫神气,低头抱手,缩成一团。

江腾打完,冲着乐之扬点头哈腰:“官人得罪,娘儿们想儿子想疯了,我这就带她回去,好好归置归置……”盯着乐之扬,忽然露出迷惑神气。

乐之扬知他生疑,故作镇定,从袖里逃出一块碎银,扔给他道:“你别打了,我看她似乎有病,找个大夫好好瞧瞧。”

江腾喜出望外,接过银子,不知如何是好,江母两眼望着地面,嘴里咕咕哝哝:“乐之扬、乐之扬……”

她每叫一声,乐之扬的心就是一跳。他力持镇定,转身上马,黄子澄死死盯着他,忽而捻须笑道:“仙长,你认得这疯妇么?”乐之扬道:“不认得!”

“这就奇了。”齐泰冷笑,“若不认得,为何挨了辱骂还要舍钱?唔,乐之扬?那是谁啊……”

乐之扬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回答,烦恼中,忽听有人笑道:“道灵仙长慈悲为怀,真是我出家人的楷模。”

声音耳熟,乐之扬回头看去,冲大师挥袖扬鞭、迤逦而来,他白袍胜雪、肤光碾玉,座下白马神骏,一根杂毛也无,人马上下如一,绝似一轮明月飞过长街。晋王十六抬的大轿、上百人的护卫,但因这个和尚,全都光彩尽失。

冲大师一说,乐之扬醒悟过来,他此时并非乐之扬,而是道士道灵,身为玄门中人,施舍济人就是积累功德,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齐泰此说不过鸡蛋里挑骨头,当然了,只要乐之扬做的事儿,无论好坏他都要揶揄嘲讽一番。

晋王听见说话,也从轿子里探出头来:“道灵仙长好啊,怎么不见太孙殿下?”

“王爷万安。”乐之扬笑道,“太孙先行一步,进宫侍奉圣上了。”

两人数日前还打得你死我活,而今当街对语,亲昵如生平至交。乐之扬想到此节,没来由一阵恶心。

晋王笑脸团团,只顾跟乐之扬说话,至于其他人等,似乎都不存在。黄、齐、卓三人本已下马请安,但因两人说话,无从插嘴,眼睁睁望着轿子过去,脸上的尴尬难以描画。

冲大师在左,乐之扬在右,晋王大轿居中,左右逢源,尽说些朝野趣事。冲、乐二人一僧一道,均是第一等的俊秀人物,此时齐头并进,说笑不禁,风流潇洒,并世无三。两侧的百姓争睹风采,随着队伍前进,潮水一般向前涌动,挤得阻拦的禁军摇摇晃晃,一个个站立不定。

晋王见状笑道:“古人云:‘看杀卫玠’,今天本王身边两个卫玠,没有禁军拦着,怕也叫这些百姓看死了。”

乐之扬怪道:“卫玠是谁?”

晋王本意卖弄风雅,谁知遇上不解风情的草包,只一愣,不知从何说起。冲大师接口笑道:“卫玠是东晋时的美男子,人品俊雅,体弱多病,一次在街上行走,引来百姓围观。卫玠进退两难、疲惫不堪,回家后竟然一命呜呼。所以时人都说,他是被老百姓看死的。”

“啊哈。”乐之扬失笑道,“这样的男人不是废物么?”晋王干笑两声,面露不快。

冲大师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灵仙长,你代表东宫出赛,想必已经胜券在握。”

“不敢。”乐之扬耸耸肩膀,“小道的伎俩上不得台盘,此次与会,一来献丑,二来长长见识。”

“仙长自谦了。”冲大师笑了笑,目光直视前方,“仙长吹笛子的本事天下独步,比得上当年的乐韶凤了。”

他说得若无其事,乐之扬却心头一沉:“该死,义父的事他也知道了?这和尚真是个地里鬼,别的还好,他若知道宝辉的事儿,那可大大的不妙。”想着愁上添愁。

忽听晋王说道:“乐韶凤乐祭酒么?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如不然,今次‘乐道大会’,少不了他的风采。哎,当年‘九科门人’一案,朝野名士为之一空,乐韶凤能够活命,全奈他供出暗藏在朝廷里的九科门人,功过相抵,方得父皇开恩。”

乐之扬闻所未闻,冲口问道:“谁是‘九科门人’?”

“老神仙没告诉你么?”晋王有些惊讶,“当年逆贼梁思禽图谋不轨,设立紫金书院,教授九门学问,名为传道解惑,实为阴蓄私党。朝野里不少人受他迷惑、入他门墙。这些人统称为‘九科门人’,为了揪出这一群逆党,父皇费了好多工夫。”

乐之扬的心子怦怦乱跳,隐约猜出端倪:当年乐韶凤逃过一劫,全是因为告发“九科门人”,那么杀他的人也必然与“九科门人”有关。“九科门人”是梁思禽的弟子,此人武功盖世,要为乐韶凤报仇,只怕并非易事。

烦愁间,猛一抬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门。午门前一片广场,四面人潮熙攘,居中空空荡荡,支起一方圆台,上面摆放各种乐器,另有三个竹亭,其中空无一人。围绕圆台,零零星星地站了数十人,不是当朝王公,就是与会的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