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3/3页)

不管她怎么纠正都没用。

但是赵呈旌嘴儿很甜,哄的她倒也开心,所以在这小子说要下棋的时候,竟也破天荒地答应了,谁知自己竟一手臭棋,连个小孩都打不过。

不过呢,因为觉着对方是个小孩儿,因此也没把他放在心上,也不似面对别人一样打起精神去应酬,只是随心所愿、完全自然而然的行事说话罢了。

没想到萧夫人跟萧宪居然到了。

东淑担心,两个人是不是看见了她“欺负”这小崽子,会觉着她无礼,或者没有规矩之类。

赵呈旌却跳起来,惊喜交加地叫道:“三舅舅!你可来了!”

他跳下台阶,跑到萧宪跟前把他抱住。

萧宪看一眼东淑,又低头看向这孩子:“你、你们在干什么?”

赵呈旌笑道:“我在跟小姨妈下棋玩儿啊,舅舅,我早说过你们弄错了,小姨妈不会死的,她这不是好好的吗?”

奶声奶气的无忌童言,让萧宪瞬间红了双眼。

他想反驳,甚至呵斥,却偏无法说出一个字。

赵呈旌却继续又说:“可是她的棋路还是那样,丝毫都没有长进……”

还没说完,就听萧夫人道:“还不住嘴!”

赵呈旌是萧夫人的独子,从小儿备受宠爱,萧夫人也很少疾言厉色的对他。可这会儿却有点不一样。

他吓得讪讪地住了嘴。

萧夫人瞥他一眼,又看向东淑。

东淑已经恢复了原先那种中规中距的神色姿态,听他们停了下来才微笑欠身道:“夫人,萧大人。”

萧宪松开赵呈旌,缓步走到她跟前。

像是重新认识她一样,萧宪死死地盯着东淑。

这种眼神,简直要从她脸上生生看出一朵花儿来似的。

东淑隐隐地有些害怕,难道他生气了?因为自己刚才对着这位小公子“颐指气使”?

本来她就不太喜欢这种小孩子的,至于明值,那也是因为是自己的弟弟,没有法子,至于这个小家伙是主动蹭上来的,谁叫他不肯走呢。

正在犹豫要不要解释,萧宪道:“你……是不是从哪里听说过、有关我妹妹的事?”

“什么?”东淑有些不大明白。

萧宪还没说话,身后萧夫人出声道:“三弟。”

她打断了萧宪的问话:“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何必多心呢。”

萧宪明白她的意思。

本来,东淑刚才跟赵呈旌下棋,种种的言谈举止,甚至于神态……活脱脱的就是个萧东淑。

要不是萧宪跟二姐亲眼目睹,绝不肯相信。

也怪道赵呈旌这孩子竟满口的“小姨妈”的叫。

长相相似也就罢了,怎么脾气甚至表情也一样。

萧宪刚刚那句问话,其实是在怀疑,——在最初的震撼之后他开始猜忌,这个“江少奶奶”是不是有意的,或许她从哪里知道了东淑的素日行事习惯,故意效仿的?

但这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萧宪知道自己或许是“小人之心”了,但是他实在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萧夫人跟他的心情一样,可她很快镇定下来。

当下拉着赵呈旌走到东淑跟前儿,含笑道:“这孩子惯常胡闹,方才说了些放肆的话,少奶奶不要在意。”

东淑垂首道:“您言重了,令郎很是可爱。”

萧夫人笑笑:“以后会严加管教的。”说着便看了萧宪一眼,领着赵呈旌转身。

赵呈旌兀自不肯走:“母亲,明明是小姨妈……”

“住口。”萧夫人喝止,不由分说领着去了。

等母子出门后,东淑才问道:“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惹了夫人跟您不快?”

萧宪回神:“没有。”

东淑低头看了看旁边错落的棋子,忽地想起江家跟兰陵萧家有过节的事,怎么自己还要再这里跟他们道歉呢。

当下咳嗽了声,将脸上神情稍微地调整了一下:“萧大人怎会突然来到这儿?”

萧宪心情复杂的无法言说,听她问,便身不由己地:“兴许是鬼迷心窍吧。”

东淑差点儿又笑了,可对方是“仇人”,又且赚了自己一面古铜镜,当下便仍忍着笑:“怎么英明神武如萧大人,也有这种不由自主的时候?”

萧宪早看见她嘴角强忍的狡黠笑意,此刻竟一阵头疼:“你……”

东淑发现他的反常,终于问道:“萧大人……莫非哪里不舒服吗?”

萧宪抬手,折扇抵着眉心,半晌才道:“没、大概是给热风扑了,中了暑。”

东淑忙道:“中暑的话,快叫人去煮青茎薄荷加甘草陈皮最是有用,有没有觉着呕心?刮痧也是立竿见影的,只是你得忍着疼。”

萧宪直直地盯着她,只觉着自己本来聪明绝顶的脑袋简直要给她搅乱成浆糊一团。

怪不得赵呈旌深信她是“小姨妈”,再跟她相处下去,只怕他也要忍不住认了这个妹妹了。

太像了!且不仅仅是长相。

怎么会这样!

萧宪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冬不耐冷,夏不耐热,尤其是苦夏那几天常常因暑热病倒。

萧东淑在家的时候便会用青茎薄荷加甘草陈皮熬一碗浓浓的汤药给他灌下,往往一碗见效。

但每次喝药跟打仗一样,因为萧宪受不了那个汤药的苦涩味道,宁肯捱苦也不要先吃苦,所以得是萧东淑各种的威逼利诱才能喝下去。

高门世家,祛暑的法子自然有更好的,何况一般人受不了那毒药似的青茎薄荷汤,除了萧东淑这里,萧宪绝少从别人口中听说用此方的。

如今突然听东淑说出这话,萧宪简直受不了,他一把握住东淑的肩膀,喝问道:“你是谁?你到底是谁!”

东淑有些紧张,不知萧宪怎么忽然又反应如此激烈。

两人对峙的时候,却另有一道身影站在门口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眸色沉静而声色不动,犹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