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第3/3页)

“你说,渌水亭、自怡园、畅春园、圆明园,甚至,还有《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这几个名字是相关的。还有纳兰容若、布西亚玛拉。提到圆明园,会让皇上伤感吧?”

“朕是有些感伤,可不知纳兰容若为何比朕还要感伤?”

“纳兰容若的词是写给一个亡妇的。皇帝果真没听说过布西亚玛拉这个名字?”

“从未听说。”

“她也许是这本书里想要保留和隐藏的人,或仅仅是一个名字。皇上,这里,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灵物。”

皇帝盯着我,他的眼睛在说,他什么也没看见。

“皇上,把手给我。”

皇帝稍有迟疑,还是将手伸给了我。

“闭上眼睛。”

我使他的手指与纸页接触。

“……有许多声音,纷纷扰扰……‘她’想要什么……哦,疯狂,她想要毁灭……皇后,有一个白色的影子……阻止它,我不想听了……”

我移开皇帝的手。皇帝睁开双眼。

“它是灵物?”

“是,皇上。”

“它要做什么?”

“它要为自己找一个灵魂。”

“可是这个叫布西亚玛拉的灵魂?”

“也许。我想,这个名字,就是这本书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让曾祖父迷恋一本书到痴狂的程度。可见,是这个原因。曾祖父经历过相同的时刻,听到过书里的声音。也许他曾花大量时间寻找‘她’的身世。曾祖父去世时,该会对祖父和父亲有所交代,父亲却对我只字未提。我入宫时,这本书随我进宫。今天,书页打开,我们看到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声音。想必,布西亚玛拉,是书中自称为不死之魂的女人生前的名字。纳兰容若隐藏‘她’,是因为‘她’无法不被当作一个秘密来隐藏,这个秘密很危险。纳兰容若将‘她’埋在文字和声音里。文字以纸张承载,声音以阅读和念诵实现。因而,每念或是唱一段词,都是在重复一个人和一种声音,所谓言外之意,象外之形,念的人未必知道自己真正念的是什么,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纳兰容若的用意,就是让这个秘密发出声音,并在世间流传。”

灵物是一个盒子。只有打开它,才能看见里面的东西。我一直抗拒,是因为惧怕自己会跌入一个方向,一个地方。

“为什么是这样?”

“皇上,这本书自行开启,显现一个名字和许多声音,在密室你看见,在这里你听见,皇上认为两件事会有某些联系吗?‘她’说‘她’会回来,‘她’还说要索回和毁灭,最后,‘她’是亡国之女……皇上可曾听说过与咒语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没有人告诉朕——朕也无法想起,使足劲儿想下去,朕会头痛欲裂……皇后,朕刚才所闻,是灵物,还是布西亚玛拉的声音?”

“是灵物。如果布西亚玛拉就是这本书,那么灵物便不必寻找灵魂了。灵物也许在告诉你,密室,那衣袍里看不见的手臂,就是布西亚玛拉。”

“如果说纳兰容若在书里藏起一个人的名字,他的用意何在?”

“皇上,自古以来,女人不被历史记录,却可以在诗歌中获得席位。”

我从未料到自己知道这么多事,但若是皇帝一直问下去,便会有源源不断的答案从我舌尖涌出。我的记忆于我是陌生的。我对某个我从未思考过的事情却能给出肯定的解释,就像有人预先将答案藏在我记忆里一样。灵物——是灵物驱使我说话。那一夜,皇帝不停提问,而我则不间断地给出答案。我说得极快,像是担心再也没有机会说话一般。事实上,这一夜之后,我与皇帝说话的机会的确寥寥无几。而且,我再也无法与皇帝独处。

皇帝问:“布西亚玛拉是谁?”

我答:“一个女人的名字。她在世间的所有痕迹都已抹去。她所有的蛛丝马迹,都会是皇室的威胁。”

皇帝问:“什么样的威胁?”

我答:“毁灭。”

皇帝停下来想这两个字——毁灭。他点点头。

“就像圆明园,我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就变成了焦土。这就叫毁灭。”

皇帝很平静,像在说服自己接受这两个字,又像他早已接受了这个词和它的含义。他看着我压在书页上的手。皇帝知道,不是我,而是书在回答他。

“朕也会跟着毁灭?”

“你被罩住了。”

“被什么罩住?”

“白色。”

“皇后呢?”

“遮蔽皇后的是一身紫色。”

“你得回答,是什么罩住了我和皇后!”

“危险。”

“这宫里可有过安宁安全的时候?”

“还有月光。”

“我会救皇后的。”

“月光会杀了你。”

“我们终究要待在一起,我受伤的地方会长出新皮肤。”

“但愿如此。”

“‘她’为何诅咒?咒语在哪里?”

“‘她’为复仇而诅咒。她的咒语无处不在,像空气。”

“我每天都呼吸着‘她’的诅咒?”

“皇帝,你活在诅咒中,却看不见诅咒和发出诅咒的人。咒语像光环和衣服一样罩住了男人和女人。”

“告诉我如何解开咒语!”皇帝第一次表现出愤怒。

“没有人能解开咒语,至少现在,我没有看见能解开咒语的人。”

“你是谁,我为何信你?”皇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