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风暴前夕(第2/3页)

陈在言道:“尚书大人说,就是要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伸进武院的手全都斩断了,把伸进兵部的手都斩断了。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武院和兵部的纯洁,保证武院和兵部所有人对大王的忠诚。他还说,这件事终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牺牲,他愿意做这个人。”

沐长烟叹息道:“唉……难为他了。”

陈在言道:“其实做出牺牲的,不只是尚书大人,还有那个叫做安争的少年。”

“安争?”

沐长烟脑子里恍惚了一下,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忽然之间他就又想到了自己那次出宫私访的时候,遇到了进城的那个叫做天启宗的队伍。这莫名其妙联系起来的两件事,沐长烟居然想到了四年前在幻世长居城的事。

“哦……是他。”

沐长烟喃喃自语了一句,然后心里猛的一惊。

叶大娘和前太子的儿子难道也来京城了?

他立刻坐直了身子:“这个安争是什么人?”

陈在言道:“是尚书大人非常欣赏的一个年轻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才十五岁,但志向高远,谋虑深沉,将来必成大器。而且,这个少年有为国奉献之心,甘愿牺牲自己的名誉和前程来帮助尚书大人完成此事,这种精神尤为可嘉。大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个少年将来可以重用。”

此事沐长烟心里翻江倒海一样,想的都是另外一件事。

叶韵和前太子的孩子小七道来了京城,这件事一旦被太后知道了,小七道就必死无疑。而叶韵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没了,对他沐长烟必然会失望透顶。那是他兄长的孩子,是沐家的血脉,这件事绝不能泄露出去。

然后沐长烟转而想到,这个叫安争的少年保护小七道已经四年多了,显然对小七道是有真感情的。自己一旦从身边调集人手保护小七道的话,必然引起太后的怀疑,所以必须留下这个安争。他本来之前转瞬之间有个念头,安争知道小七道的身份,必须立刻除掉安争。

但是念头一转之际,他就知道除掉安争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噢……”

沐长烟心不在焉的噢了一声,然后可能是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所以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些事,为什么不是郝平安自己来和孤说。”

陈在言垂首道:“尚书大人为了这件事,也为了边疆的战事,已经整整半个月没有回家了,每天睡不过一两个时辰,实在太操劳。今天一早本来他是要亲自过来禀告大王,但因为身体不适,已经卧床不起了。昨夜里尚书大人派人告诉我说,他怕是难以亲自向大王汇报此事,所以让臣一早就进宫见您。”

沐长烟叹道:“大燕若是多几个郝平安这样的人,孤就心安了。你也很好,这些年在兵部是郝平安最得力的助手,你们两个把兵部操持的平稳顺畅,这殊为不易。郝平安在家休养这一段,你就暂代尚书职权吧。兵部的事你也熟悉,换别人只怕要把兵部搞的乌烟瘴气。”

“臣领命。”

陈在言抱拳:“大王,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所以臣已经着手清查武院,今天就会有结果。臣先告退去安抚民心,然后下午将武院的结果公之于众。再安排人把这些年被武院耽误了的历届考生都找回来,然后还要安排武院对百姓公开的事,让百姓走进武院,这样让百姓对武院多一些了解。”

“你去吧。”

沐长烟道:“这件事你就全权负责,不用担心太后那边,兵部的事,孤是万万不会让步的。”

陈在言起身:“臣告退。”

陈在言离开天极宫之后,立刻去了武院。然后在武院外面和围着的百姓面对面的解释,知无不言。有这样一位朝廷大员在,百姓们闹的也就逐渐没有那么厉害了。然后陈在言派人准备了很多馒头送到人群里,他自己就站在高台上一边解释一边和百姓们一起吃着馒头,陈在言在百姓心中的声望立刻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下午的时候,兵部尚书郝平安的家里派人到天极宫报信,说尚书大人病重。沐长烟大惊,亲自带着天极宫里最好的医者赶往郝平安府里。

与此同时,陈在言在武院门口,公布了彻查出来的武院渎职枉法之人的名单,足有两页纸,涉及到了六十余人,其中包括一位武院的副院长。兵部的督检校尉直接冲进了武院抓人,不过半天时间,一百多人悉数归案。而且这个案子没有交给刑部,兵部直接向燕王沐长烟汇报。

到了天色发暗的时候,百姓们已经彻底被陈在言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对他心悦诚服。

陈在言在武院门口对所有人宣布,武院将开放三日,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武院参观。然后武院将会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审查制度,对寒门子弟放宽条件,将会有更多的出身平凡的人可以进入武院学习,将得到和所有人一样公平公正的待遇。只要在武院合格结业的人,就能直接被分配到军中成为低级军官。

这个消息,对于百姓来说真的太让人兴奋了。

陈在言在离开之前说道:“那位揪出了武院贪枉之事的少年考生安争,如今就在兵部之中,大家放心,他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并且安争说他愿意拿出来自己的一部分家产,寻找那些曾经被排挤离开了武院的考生,让他们回到武院来学习。此外,安争还愿意拿出一笔钱,专门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最起码让大家在武院三餐无忧。”

百姓们发出一阵阵的欢呼,顺带着,安争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锦绣宫。

苏茂的脸色十分难看:“太后……兵部的反应实在太快了,本来臣觉得这件事就是个契机,可以成为咱们扳倒郝平安的一个好机会。可还没有等臣制定出一个方案,武院的事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民意也被安抚了下去。现在只能先号召群臣参奏郝平安,然后看看形势,能不能把郝平安从兵部剔出去。”

苏太后道:“这件事,大王那边态度十分坚决,他少有的敢和我顶嘴,我也不好把他逼的太急,毕竟还需要这个傀儡。但无论如何,兵部的事必须抓住,把郝平安扳倒,好让咱们的人安插进去。只要兵部在手,兵权在握,也就容不得大王再有和我对抗的心思了。”

苏茂回答:“这件事不能拖着,臣这就回去,召集群臣,连夜商议措辞上本参奏郝平安。”

苏太后摆了摆手:“去吧,武院事小,兵部事大。武院的事可以由着他们闹一闹,咱们慢慢再入手就是了。但兵部的事,一刻都不能停,就算郝平安死,我也不能让他风风光光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