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二年五月,巴黎(第4/64页)

伯特兰转向我,眼眸里闪烁着让我不安的光芒,这表示接下来他要说要么风趣要么刻薄要么兼而有之的话。安东尼专心致志地打量着自己新式皮革乐福鞋上的流苏,显然他也明白这个眼神的含义。

“哦,是啊!我们当然知道嘉蒙德小姐对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医院、我们永无休止的罢工、我们漫长的假期、我们的邮政服务、我们的电视节目、我们的政治、我们街道上的狗屎抱有看法。”伯特兰说着,向我露出一口洁白无瑕的牙齿,“我们听了无数次了,不是吗?我真想去美国住啊,美国的什么都是干净的,每个人都会在美国的街道上捡狗屎!”

“爸爸,别说了!你太粗鲁了!”佐伊牵着我的手说。

女孩看见穿着睡衣的邻居从窗户探出身来。他是一位教授小提琴的音乐教师,为人和善。女孩很喜欢听他拉奏小提琴,他也常常在庭院的另一头为她和她弟弟拉奏古老的法国音乐,诸如《在亚维农的桥上》《梦之浮桥》。他也会拉奏来自她父母家乡的小调,惹得他们两人翩翩起舞,妈妈的拖鞋滑落到地板上,爸爸则领着妈妈旋转,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直到他们晕头转向了才停下来。

“你们在干什么?你们要把她们带到哪里去?”他叫道。

他的声音掠过庭院,盖过了婴儿的哭喊声。穿雨衣的男人没有理他。

“你们不能这么做!”邻居喊道,“她们都是真诚善良的人!你们不能这么做!”

随着他叫喊声的扩散,一扇扇百叶窗打开了,窗帘后浮现出一张张脸庞。

但是女孩察觉到,他们都一动不动、一声不吭,他们只是冷眼旁观着。

抽泣着的妈妈停下了脚步,背脊颤抖个不停。男人推搡着妈妈。

邻居们沉默地观望着,就连那个音乐教师也沉默着。

忽然,妈妈转过身来,声嘶力竭地喊着爸爸的名字,喊了三次。

男人抓着妈妈的胳膊,野蛮地拉扯着她,手上行李和包袱掉了一地。女孩想阻止他,但他们把她推到了一边。

一个清瘦的男人出现在门口。他身上的衣服满是褶皱,脸上胡楂茂盛,红肿的双眼充满了疲倦。他朝着庭院走来,背脊挺得直直的。

等他走近了,他告诉了他们他是谁。他的口音跟妈妈一样浓重。

“把我和我的家人一块儿带走。”他说。

女孩向她爸爸伸出手。

她是安全的,她想。和妈妈在一起,和爸爸在一起,她是安全的。他们不会被带走多长时间。他们都是法国警察,并非德国人。他们不会伤害他们一家的。

他们很快就会回到公寓里的,妈妈会做一顿早餐,弟弟会从躲猫猫的壁橱里出来,爸爸会到街角的仓库继续当他的领班,一切都会恢复如常的,一切都会回到正轨的,很快。

此刻天刚蒙蒙亮,大楼外狭窄的街道上寂静无人。女孩转头看向他们的楼房,看向每扇窗户后的一张张沉默的脸庞,看向怀抱着小苏珊娜的门房。

音乐教师缓缓抬起手,向他们告别。

她也微笑着向他挥挥手。一切都会好转的,她会回来的,他们都会回来的。

但他看上去是那么悲痛欲绝,泪水从他脸上流淌下来。女孩不懂,为什么无言的眼泪会让他看上去如此无助和羞愧。

“粗鲁?你妈妈倒是很崇拜呢!”伯特兰眨着眼睛,还朝着安东尼窃笑,然后转向我,“是不是啊,我的爱人?是不是啊,亲爱的?”

他绕着卧室打转,手指敲打着《西城故事》(5)音乐的节拍。

在安东尼面前,我觉得自己又傻又蠢。吹毛求疵的法国人总爱批评美国人虚假偏见,伯特兰也爱这么取笑我,并且自得其乐。而我又为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供他取乐呢?过去某段时间,他的话听着还很有趣。在我们刚结婚的那几年,他的玩笑还算悦耳,都能让我们的美国和法国友人哄堂大笑。但也只是在那几年罢了。

我像往常一样淡然一笑,但今天的笑却很勉强。

“你最近看望过玛玫吗?”我问。

伯特兰正忙着测量一些东西:“你说什么?”

“玛玫。”我耐心地重复一遍,“我想她看到你会很高兴,你们可以谈一谈公寓的事。”

他的目光与我相遇了。

“最近没空,亲爱的。你去吗?”他露出恳求的眼神。

“伯特兰,我每周都去,你知道的。”

他松了口气。

“她是你的祖母。”我说。

“但她爱的是你,美国女孩。”他笑了,“我也是,宝贝。”

他走过来轻轻地吻我的唇。

美国女孩。

“所以你就是那个美国女孩。”多年以前,正是在这个房间里,玛玫用那双沉重的灰色瞳孔看着我说。美国女孩。那时,我穿着一身混搭风的衣服,脚上踩着帆布鞋,脸上挂着拘谨的微笑,让我觉得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而这位七十岁的法国女士挺拔的背脊、贵族式的鼻子、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以及锐利的眼眸都在宣示身上的精致。所以,初次会面我就喜欢上了玛玫,喜欢她不时让人惊诧的浅笑,喜欢她一本正经却又不失幽默。

即便如今,我也得坦承,比起伯特兰的父母我更加喜欢玛玫。哪怕我已经在巴黎生活了二十五年,哪怕我和他们的儿子结婚已有十五年,哪怕我生下了他们的孙女佐伊,伯特兰的父母仍旧让我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是个“美国人”。

下来的时候,我又一次站在了电梯里那面让我不悦的镜子面前。我忽然意识到,我已经忍受伯特兰的伤害太久太久了,而每一次,我都会回以一个淡然的耸肩。

但在今天,出于一些道不清的原因,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受够了。

女孩紧紧地跟着她的父母,沿着街道一直走下去。穿米黄色雨衣的男人不断地催促他们快点儿。他们要去哪儿?她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紧迫?他们按照指示进入一间大型车库。她认得这条路,他们家和爸爸工作的仓库离这里都不远。

车库里的工人们都弯着腰,脚下都是引擎,身上穿着的蓝色工作服沾满了油污,沉默地注视着他们,没有人说话。接着,女孩看到了一群人站在车库里,脚下是行李和篮子。她注意到大多数都是女人和孩子,有些她还认识,但他们都不敢乱动,也不敢打招呼。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个警察,他们一个个念着名字,爸爸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把手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