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圣道根基(第2/2页)

今年的诗词有三个命题,而且比县试更加具体,分别要求写兵器、江河以及咏怀儒家众圣之一,只要写一首诗即可。

方运思索片刻,因为府试的真正的重点是第三科经义,考学子对众圣经典的理解,不能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诗词上,于是写下一首诗: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诗成,才气出现,只差一点即可达府。

写完后,方运没有浪费时间,因为他要为接下来的经义全力以赴,于是继续闭目默背众圣经典。

无论是秀才、举人还是进士的排名,都是根据经义安排次序。

一个人的请圣言、诗词和经义如果分别是甲等、甲等和乙等,而另一个人的分别是丙等、丙等和甲等,那么后者必然夺魁。

诗词是圣道最强助力,但不是圣道根基,经义才是圣道根基,哪怕孔子的亲传弟子都要经常作经义。

偏偏经义又不像请圣言或诗词那样可以直接拿来用,写经义,必须得靠方运自己,因为经义就是自己对众圣经典、对圣道的理解,若方运写不出来好经义,或者写出来的经义和自身的理念不合,等于自毁文宫文胆。

方运之前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经义上,就是因为清楚可以学习奇书天地中的经义,甚至可以如同后世写论文一样引用一部分,但绝对不能完全照搬。

只要经义作的好,圣道根基就可永固,圣道根基永固,就有封圣的机会。所以大儒衣知世哪怕不通诗词,依旧为上一代四大才子之首,也是大儒之中最可能封圣之人。

六月初三的清晨,文院开考第三科,经义。

以众圣经典中的语句为题,文人阐述其中蕴含的义理,是为经义。

和请圣言以及诗词两科不同,经义开考之前并没有人发试卷,所有考生都笔直地站在书桌后,望着圣庙所在的方向。

不多时,整个文院轻轻一震,万物似乎形成奇特的共鸣,一个无法形容的声音出现,无人可以描述出那声音的远近、大小或其它,那仿佛是直达魂魄的奇异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