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王、孟与山水田园诗(第3/4页)

在王维之前,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的山水诗仅限于京洛别业。王维的年辈稍晚于孟浩然,一生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北方。他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艺术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北方山川郊邑多种多样的自然美,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他的基本风格是“清而秀”,同时又能表现多种多样的自然美。

首先,他善于以疏放的线条和劲健的笔力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14〕,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15〕,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利用五律四联分层的章法来构图布局,逐层夸张终南山辽远的地势、高耸的山势以及占地的广阔,从世外鸟瞰的角度,集合了多方的视点,构成一幅远超画境的终南山全景图,表现出终南山云烟变幻、干扰阴阳的雄姿。最后以投宿的游人与樵夫隔水对话的情景点缀其间,以小衬大,使大山在对比之下更显得气势壮伟,而又生趣盎然。这种构图遂成为后世文人画的范本。《汉江临泛》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首名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描绘苍莽的湘楚平野和浩瀚的汉江波澜,境界一直拓展到天地之外,同时以错觉写出郡邑在波澜撼动中的飘浮之感,更见出汉江的浩荡壮阔。最能体现盛唐山水诗不受视野局限的特色。其余如《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写蜀地春天的幽谷深林在骤雨过后的奇景;《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写日落时水天一色的苍茫意境和大潮排空的雄浑气势;《晓行巴峡》:“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写长江三峡里暮春早晨明丽清新的风光以及两岸人烟的繁盛等等,与他的《登河北城楼作》、《渡河到清河作》、《早入荥阳界》等诗一样,都是从大处落笔,既展现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在山水之趣中包蕴着风土人情之美。

其次,王维更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地描绘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以及生活在这静美环境中的闲情逸致。这类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辋川集》绝句,这组诗为他的辋川别墅二十景留下了精美传神的写照,不仅再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高于自然的理想美,诗人通过虚实关系的巧妙处理,将对山水形貌的精细刻画与更富于艺术想象的境界结合起来,使五绝这种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具有了极高的概括力,让每一处景物都能表现出最美的意境,引起穷幽入微的联想。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辉的暖色与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调互补,林中的静谧与山中的人语形成动静对比,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从而以深林中夕阳返照的一角显示出山中的空静意境。《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

寒淡无色的水滩上,因为有了少女月下浣纱的优美情景,便增添了无限春意,使这幽静的境界在柔和明净的调子中透出青春的气息。《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水波惊起白鹭的情景用了“跳”、“溅”、“惊”、“下”等一连串分解动作的特写,使清冷的雨中山溪充满了活泼的生趣。此外,《木兰柴》写晚归的飞鸟在满山秋色和无边夕岚中联翩相逐的景致,画出了宛如油画般绚烂明丽的秋山夕照图。《竹里馆》写独坐竹林弹琴啸咏、对月抒怀的韵事,表现隐士孤高自赏的情致。无不兴会深长,精美自然。他的五绝名篇《鸟鸣涧》写于友人别业,但与《辋川集》的风格一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夜深人静,月光下的春山化为一片虚空。时而从山涧中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出春夜的静谧和温馨。《山居秋暝》也是一首意境优美而又极富生趣的名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6〕

山中雨后新鲜的空气、石上清泉潺潺的水声、明月照耀下松林的剪影,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表现出画所不到的意趣:竹林中的喧哗令人想见浣纱女归途的热闹,莲花的摇动见出渔舟穿行的轻盈,自然界的光色声响交织成活泼的旋律,宛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他的小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阙题》),以干爽的秋色为背景,衬托出山中翠岚如湿人衣的清润之感,也写出了山水与人相亲的情趣。

王维信仰佛教,禅宗的寂照之境和性空之说对他观照自然的方式有一定影响,因此他创造的空静意境有时能产生一种理趣。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抒写他在南山中独往独来的乐趣,这种自由自在、纯任自然的意兴,通过人心与水穷云起之景的默契表现出来,包含着禅宗南宗所说“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怀海《大乘八道顿悟法要》)的旨趣。《过香积寺》是一首画笔、诗情与禅理相结合的名作。其中“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句,令人从山中冷僻的环境想见古寺的幽深,境界空灵深远。结尾表现与空潭相印的禅性,渲染了一种空寂冷漠的情调,这种空静之境确是空性与空境相合的结果。不过,王维山水诗中这种冷寂的境界并不多。他所创造的意境美主要是出自一个诗人兼画家对自然美的敏感。通过辩证地处理虚实、动静、主次、繁简的关系,把兴象精简到具有最高概括力的程度,使言外之旨、象外之趣包含在鲜明简约的画面之中,这是王维诗以意境见长的主要原因。

再次,王维许多描写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名篇更多地体现了清新淳朴的风格以及善写平远景色的特长。与陶渊明、孟浩然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重彩绘,因而也较丰润而有生机。如《渭川田家》是一首最有代表性的盛唐田园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