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卷黄花人空瘦李清照(第2/4页)

每次饭后,夫妻俩便煮茶,指着堆积的古书,赌哪件事在哪本书、哪一页甚至哪一行。李清照天性强记,于是胜时居多,每次胜利之后,却总是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于是端茶大笑,以至于茶也被泼洒在衣服上,结果谁也喝不成。多年之后李清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喟叹:“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

在这样的甜蜜之中,即使是偶尔的苦涩,想必也是甜味的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暂时的小别,恰恰是使爱情更醇厚的调味品。哪怕这分别耽误了重阳佳节,哪怕那个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但是,独坐帘下的少妇明白,这种等待是确定能有答案的。风乍起,黄花暗香浮动,才情与爱情交相漫溢的少妇写下淡淡的愁绪和思念,等待丈夫回来的时候,恶作剧地跟丈夫比赛。她也许知道,丈夫会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写出五十首《醉花阴》来跟自己较量,也许还会请他们的好朋友陆德夫来当裁判,也许她早已胸有成竹,陆德夫一定会说:“还是‘莫道不销魂’这三句是绝佳的。”她有这个把握,因为这几句,是凝结了才女所有的机巧和灵气,融合了少妇含着淡淡苦涩的幸福,还有那份对丈夫无法替代的爱。所以清代王士禄也调侃说:赵明诚为了胜过李清照而损失了三天的睡眠和饭食,“岂不痴绝!”试想:以旷世之才气写沁入骨髓之相思,还有什么文章,能胜过它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菡萏香销,翠叶凋残,秋天总是让思念从渐起的西风中浮起,从缤纷的落叶中扬起,从渐渐的凉意中升起。女人终日在凝望着门前流水,无心梳妆,多少事,欲说还休。仰头北雁南飞,雁字如人,是否有一只,能够给自己带来远方那个人的消息?武陵人远,烟锁悲秋,月上柳梢,泻满西楼。

秋天的思念,是那种不定的心情,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只有门前流水,一如往日的从容镇静,负载着女人的思念,直到天涯,直到他的身边。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远方的他,此时一定也有相同的思念吧?思念春日原上的阳光,思念归来堂上泼洒的茶水,思念夜里烛光下纤手理开卷轴,思念烛光下脉脉的眼神,微微的笑意。想到这里,女人轻轻地笑了。一直紧锁的愁眉终于悄悄展开,一直徘徊的愁绪终于散去,可是,离开了眉心的愁,却又悄悄种植到了女人的心中,怎可消除啊!

就在李清照沉浸在这种羡煞旁人的幸福中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谁都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步步逼近,她念念不忘的溪亭日暮将被无情地击得粉碎,那窗边的绿肥红瘦将被狂风吹落满地,她与挚爱的丈夫的琴瑟合鸣将成为绝响。

剧 变

1129年的李清照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那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的丈夫,怎么就在两个月之后,突然离开了自己。

1127年,金兵的铁蹄踏破了汴梁的城墙,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和中原很多家庭一样,赵明诚和李清照也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可是,夫妻俩多年来搜集的金石古器此时却成了沉重的累赘,因为赵明诚有公务在身,这个累赘就落在李清照一个人的肩膀上。

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详细回忆了她保护着这些古物南迁的辛酸经历: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竽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剩下的金石古物尚有十余间屋,都储存在青州家里。是年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十余间屋子的古物化为灰烬。

在池阳,李清照与丈夫见面之后又分别,临行时,赵明诚嘱咐:如果事出紧迫,先丢弃辎重,再丢弃衣被,再丢弃书册卷轴,再丢弃古玩,只有那些宗器,一定要随身携带,与之共存亡。

李清照说,那时候,她就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而一个月后就传来了丈夫病重的消息,两个月后,赵明诚去世。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还无暇哭泣,因为她身上还担负着保护金石古物的重任,那不仅是《金石录》必需的材料,更是她与赵明诚仅剩的一点联系,每一件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张碑刻上面都浸润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是她一生中最美的记忆,也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那段岁月的见证。

安葬了丈夫之后,李清照也大病一场,几乎撒手而去。痊愈之后,李清照听说一个亲戚在洪州,于是将大部分古物遣人暂寄他处。谁知十二月洪州又被金兵攻陷,这些古物又散为云烟,李清照手中留下的,只有数箱卷轴和一些石刻副本以及夏商周的青铜器了。

不久,官军来收降叛乱士兵,又趁火打劫,抢走了李清照的一些古物。到了会稽,李清照住在民居,一夜,墙壁被挖了个大洞,偷走了五箱古物。李清照悲恸不已,设重赏收赎,一个邻居拿出十八个卷轴求赏,李清照这才知道贼人就在附近。可是,其余的再也没有出现过。不久,这批失窃的物品被一个吴姓官员贱价“收购”。

经过了这一路上无休止的劫难,这个失去了国又失去了家的女人,终于将与丈夫最后的一点联系也失去了。李清照无比沉痛地说,最后,自己手中只有一两部残缺的书和几种一般的字帖了。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这不是一首词,而是一个遭遇了天坼地陷之后目光无神的祥林嫂,不自觉地喃喃自语。国破家亡,丈夫弃世,万里奔逃,一路上饱尝痛苦,李清照终于来到了温州,暂时在这异乡住下了。两百年之后的文天祥曾说:“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李清照在这暂时的安静中,所有的疼痛都慢慢浮上了心头,化为窗前那几株芭蕉,将天空遮蔽成阴霾,将眼光凝固在悲凉之前。

温庭筠词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但是,人生中很多离别是可以期待相见的,李清照的离别,却是永诀,不论是与故国,还是与故乡,还是与挚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