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向成功,只需要五步(第2/12页)

可是玩了一下午,已经精力不济,刚工作一会儿就犯困了,于是设个闹钟,先睡到半夜两点,起床再继续工作到第二天早上。

他觉得自己特别努力,确实,看上去也是特别努力,每天都蓬头垢面、少吃少眠。但是,有时候我们很努力,是因为没有能力。

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把自己推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

我后来了解到S的心理,他之所以敢在白天心不在焉地玩,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晚上的时间是“无穷”的,无论如何都是绝对可以做完工作的。如果拖到晚上八点,那就工作到十一点嘛。如果拖到十点呢?好像也来得及,一点睡觉也还行。结果一拖拖到半夜十二点,拖到自己犯困。

所有的工作,都要尽量在白天完成,晚上的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吃个饭回到家已经七点半,到十一点半也就四个小时而已,还要洗澡吹头发,别提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事情。

得对晚上的时间心里有数,找一个时间作为睡觉截点,不管发生什么,都务必保证在这个点睡觉,除非工作不做第二天会被开除。

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习惯:“我的一天会在十一点结束,所以一定要珍惜白天的时间,更要珍惜晚上的时间,不要把晚上当作无休止的放纵时间,更不要把晚上当作主要的工作时间。”

第三,前一天无论多晚睡,第二天都要按时起。

只有体会到晚睡早起的痛苦,只有这种痛苦超过了头一天晚上熬夜的欢愉,才能更好地逼自己早点睡觉。

工作后的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且觉得这个技巧十分实用,现在我再也不会为了玩手机获得的那些小快乐延迟睡觉了,晚上只要时钟一过十二点,我仿佛都能感受到第二天起床的痛苦,那种昏昏沉沉的难受。

这个技巧对大学生来说十分好用,给自己一个起床时间,找人一起打卡,或者找另外的什么非起不可的理由,逼自己早点睡觉。

第四,认真规划一天的行程,给结束一个仪式。

洗完澡之后,掏出自己的日记本,把今天做的事情都打对勾,然后给自己画一个笑脸,以满意的评价,结束完美的一天,然后心满意足地睡觉去。

如果有未完成的事情,就把它们挪到第二天的计划中,一项一项地处理完毕,就好像电脑一样,我们不能在有多个程序运行的时候,强行关机,得把这些程序一个一个都关闭,才好睡觉。

然后再做一个简单的to 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大概计划一下,列举一下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这是一个仪式,告诉我们今天结束了,可以毫无挂念地去睡觉了。

有些人喜欢在记录和计划上花太多的时间,然而过度计划本身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真正好的状态是这样的:“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知道一些对的时间管理原则,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比较高效的行为习惯。”

我上高三时曾遇到过一个学习效率非常高的同学,他甚至没有什么时间管理的方法,也不去计划时间的使用,他只是太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事情了。每天骑车来学校,把书包一放坐到座位上,就开始全神贯注地低头猛学,中途会站起来休息一下眼睛,周末会花点时间去锻炼。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如果一个人真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大致地规划一下就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根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精心计划。

第五,晚上不要吃太多。

有一阵子我迷恋吃夜宵,晚上一过了十点就觉得饿。

首先,消化需要时间,这就直接推迟了睡眠时间。太饱不能直接睡,这是我们都有的意识,太饱了躺着也不好睡着。

其次,即便是睡着了,肠胃好像也在加班加点地工作,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尤其饿。这会降低睡眠质量。

当我了解到这些影响之后,就停止了吃夜宵的行为,实在饿,就吃几粒干果。

也有人晚睡是因为居住环境太吵,如室友不肯关灯等,每一种都有解决的方法,关键是看你对早睡这件事情有多看重。

晚睡的问题解决之后,早起就顺理成章了。

早睡就不要晚起了,睡太多会变傻。

早起的工作效率特别高,因为知道,这是牺牲睡眠换来的时间。

为了增加早起的动力,我会在早起时安排一点喜欢的事情。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热爱遛狗,每天都抽出十分钟时间来遛狗,伸展肢体。还有一阵子,我很喜欢用电动牙刷刷牙,一想到第二天要用电动牙刷刷牙,早起就变得幸福了起来。

不要设置无休无止的闹铃,十分钟一响,响起来没完没了,这也是拖延症的表现,我们从来不会按照最早一道闹钟的时间起床。

不要给自己留那么多的余地,就两道闹钟,一道轻柔,用来唤醒;一道激烈,用来起床。

早起那几个小时,是可以用来改变人生的时间。

我们的精力容易被眼下那些紧迫的琐碎的事情占据,缴电话费,或者回复同学的短信。

实现梦想,是一个巨大而遥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会被无限地推延,真正对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事情,反而没有被分配到更多的时间。

早上的时间,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这是一段跟现实无关的时间,在他人沉睡时静悄悄地起床,这一段时间,最适合去为自己的珍贵梦想做努力,在每一个早晨,都离它更近一点。

我早起时最喜欢阅读,因为始终有一个写作的梦想,而阅读是一种必要的输入。

当这个世界逐渐喧闹起来的时候,可以从容地收起自己的书,吃一顿简单的早餐,跟别人一样,穿戴整齐,然后出门,投入现实的忙碌中去。

走向成功,只需要五步

在飞机上我百无聊赖,胡乱翻时发现航空公司放杂志的地方藏着一本《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是我读初高中时的流行杂志,每次都是从同学那里借过来,迫不及待地翻看“青春风铃”的部分,然后才老老实实地摘抄其他有用的部分当作文素材。

不用写应试作文之后我就再也没摸过任何一本《青年文摘》,隔了多年打开一本看,还是熟悉的排版和文风。

在“人生”这个栏目下有一篇文章叫作《是那些微小的改变,让我们越来越好》。

文章的开头写道,作者的朋友胖了,办了健身卡却没有经常去,总说等自己赚够钱了就去少有人住的海岛,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每天练两个小时的瑜伽。作者反思道:“我们常常迷恋重大的改变,等我有钱就好了,等我换工作就好了,等我换个城市就好了……那些重大的改变像小时候作文本上的远大理想,似乎实现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且不说重大改变是否能够到来,即便最终到来,是不是就一定如我们想象那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