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合一)(第2/4页)

已经隐身多时的系统又出来冒了一个泡。

“啊,宝贵啊,多么宝贵的友谊。尽管只是第一次见面,却已经愿意陪你写两个小时卷子,外带送了四套数学题。果然不愧是沈瀚音,最难得的沈瀚音。”

叶千盈:“……”

她把系统摁回自己的脑海,认为它最好还是别说话了。

……

目送着叶千盈被人扶上黑色轿车,沈瀚音从桌上又抽出一本练习册替窦信然写了。

“奶茶店快打烊了,写完这本就收拾东西吧。窦兄,你今天还去医院看你奶奶吗?”

窦信然摇摇头:“我自己回家。今天早晨的时候,我已经去过医院了。”

他手上的那篇英语作文也临近完成,点上了最后一个标点之后,窦信然在心里算了算这次请沈瀚音代写的数目,直接点开手机,给沈瀚音转了一笔账。

转账提示响起那一刻,沈瀚音头也没抬,只是若有若无地笑了一下。他笔下仍和一道物理题奋战不休,左手却在桌上摸索几下,从草稿纸里撕了一张条子。

手里的练习册啪地一合,沈瀚音提起笔来,龙飞凤舞地签了一张收据推给窦信然。书包潇洒地抡起一圈飞上他的肩头,沈瀚音一仰头,把香草拿铁的最后一点杯底一饮而尽。

“好啦,写完!”

他们收拾好东西,一起踏向一刻钟前,曾经镀满叶千盈身影的夕阳的余辉。

沈瀚音走出两步,就发现自己书包底部的缝线有点撑开了,多半是之前替窦信然背了一大摞练习册弄的。他垂眼扫过,不动声色地把书包换成了离窦信然更远的那一只肩。

那笔转账只在沈瀚音的余额里停留了不到十秒,就被凑了个整,发给了一个前缀是“贵之省女童助学……”的账户。

备注上明晃晃地写着:窦信然。

————————————

仲老师昨天结束补课的时候,没有给叶千盈留新的作业。

他让叶千盈自己找找,有什么想学的可以第二天讲,或者看看有没有她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正好沈瀚音送来了三套卷子,叶千盈干脆把它复制到学习空间里,作为这堂课上她和仲老师的交流内容。

仲老师按照每天约好的时间前来之际,叶千盈的卷子已经完成了一套半。

她继续写着剩下半套,仲老师则拿着那张她已经写完的卷子,还有另一张空白的卷子看。

“哦,又是这个人出的题。”仲老师若有所思地说。

如果说,马老师的出题风格是唐门一派,那易老师的出题模式就应该被归类为金庸笔下的明教,还是专门的厚土旗。

以前看金庸小说的时候,武林大会上明教尽显风骚,埋伏多时的厚土旗破地而出,举起铲锹在地道陷阱上虚击三下以示威慑,那场景叶千盈一直念念不忘。

而放到易老师身上,“厚土旗”的最佳体现就是……

他实在是太能挖坑了。

上一次联考的时候,许多自以为数学满分的大佬就是这么栽了跟头。

易老师在题目里层层挖坑,一个连环套对着另一个连环套。一般来说,跳出一个陷阱的时候,本该是一个学生最得意,最松懈的时候。

可是,得意的小机灵鬼当中要是有一个体察到半丝不祥的预感,在跳出套索以后再仰头向上看,他就会发现,自己此时正处在一个深坑之中。

坑,大坑,史前巨坑。

而此坑的始作俑者,一般这时候都会拄着铁锹,笑眯眯地站在陷阱上面的土地上笑,大头还挡去了陷阱里一半的天空。

叶千盈对这个套路有非常多的话想说。

她当时才刚刚出道,不识人心险恶,清纯无辜又很善良,哪里知道这些笑眯眯的老师们会有这么多的套路。

傻白甜如她,做了一套易老师的题,自以为掌握了卷子上的所有定理。然而一对答案,叶千盈差点迷茫到心律不齐。

仲老师还哈哈地笑了她几句,告诉叶千盈,她此前跳的那几个坑,都是题目中最精华的所在。

叶千盈:“……”

从那张卷子开始,叶千盈就单方面认识了易老师这个老阴比。

易老师的出题模式是很难复制的,尽管只做了十来套他的题,但叶千盈已经对他熟悉到看看题干就能认出的地步。

毕竟,只要有点良心的老师,都干不出挑着学生们开心时刻痛下杀手的惨案。

但易老师就是能做的出。

从他每套题都热衷挖坑的做派来看,易老师不但良心不痛,而且每当想起此时,心里还会感觉美滋滋的。

对于易老师的这种出题思路,仲老师评价曰:“很有想法嘛!”

叶千盈:“……”

叶千盈:那些年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各位出题老师们的套路。

……

仲老师拿着那张叶千盈已经做完的卷子,还没等他把所有解答过程看完,他的脸上就已经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

“你最近对代数很有研究啊。”

叶千盈毫不意外点了点头:“什么都瞒不过您。”

没错,因为系统此前给她发布的那个“超前任务”的缘故,叶千盈最近一直都在研究代数。

那个长长书单上的书目,叶千盈已经看了三分之一。

要说对于书里的内容,叶千盈全部都能吃透理解,那肯定是她脸大。但毫无疑问,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已经让叶千盈在代数上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一次做易老师卷子的时候,叶千盈在上面频频摔跟头,几乎每个坑都会跳进去一遍。等摔得晕头转向了,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掉进去的。

然而现在的叶千盈,不但能轻松地挑出易老师藏在草丛里的陷阱,而且利用自己掌握的代数知识,她还能抛开此前每次只躲一个坑的常规做法。

比如现在仲老师手上的这张卷子,利用一个冷门的知识点,叶千盈只用一个步骤,就用撑杆跳飒爽地一气越过三个大坑。

那道题的解答思路如此漂亮,怎么能让仲老师不为叶千盈叫好。

在系统的内部评定里,叶千盈对于代数的掌握已经上了一级。

叶千盈前几天整理东西,翻出了自己上个月的卷子本。她看了看自己一个月前处理代数时的思路,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还很稚嫩。

同样的事,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一点也能成立。

要是让一个月前的叶千盈看看两个月前自己的解题方式,她无疑会觉得自己太过幼稚。

短短的两个月里,叶千盈发生的何止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而这正是马老师、仲老师,甚至系统都特别喜欢叶千盈的一点。

她或许不像是沈瀚音那么天才,第一次做题就能简单地跳过易老师试卷里的所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