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三章 白虎符案

袁昇仍是回到自己的丹阁安歇,随时等候召见。

刚入夜,便听一阵脚步环佩声响,一道熏香的兰麝之气随之传来,袁昇只道有宫女赶来传旨,忙迎了出来。只听有一道银铃般的笑声响起:“好了,我自己进去,袁大将军在此,百邪不侵,你们都放心退下吧。”

是安乐公主的声音。袁昇的心怦然一颤。这么久了,听到她的声音,仍会让他心潮起伏。

一盏明灯照路,一袭葱黄宫装的安乐公主翩然而来。

“参见公主。”袁昇急忙行礼。这才想到,近日忙碌得紧,两人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见面了。

“怎么总是这样一本正经的。”她扑哧一笑,“给你道个喜吧,我闻报后急匆匆赶去探望母后,却见果然如你所料,母后已安然无恙了。嗯,她倚在榻上有说有笑的,直说自己那一阵子犹似喝了半斤梨花烧,浑身燥热,却又记不得出了什么事……”

听得这熟悉的笑声,他的心也轻松下来。见她竟然自己挑着灯笼,忙顺手接过来,陪着她走入院内。安乐的贴身侍女雪雁掩着嘴笑了笑,横身站在丹阁的院门前,小心翼翼地遮住了其余人的视线。

因见母后无恙,安乐也就不怎么忧心,跟他聊了几句母后的病情,便笑道:“总之这事是万分蹊跷,太平姑母举荐你入宫,当真是大有眼光,正好留你在此侦破奇案。”

言者无心,袁昇心中却骤然一动。这事确是很凑巧,太平公主举荐自己来,韦后便生了怪症,内里莫非有什么干连?

“可有什么线索?”安乐见他蹙眉不语,轻问了一声。

袁昇摇摇头:“目前只有一张奇异的符箓。”

他在沉思,她在犹豫。

两个人便都不再说话。只有沙沙的脚步声,在宫灯的摇曳下寂寞地响着。

安乐终于说道:“知道吗,我要成婚了。”

袁昇叹了口气。作为二圣最喜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即将大婚之事,早已轰动朝野。

还是在武周朝,安乐原来许配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武三思之子,李显登基后不久,太子李重俊因为不是韦皇后亲生,一直遭受歧视挤压,受逼不过,发动政变,虽然事败,但武三思父子都在政变中被杀。

最美丽的大唐公主独居两年,终于又要成婚了,即将成为驸马的幸运儿仍旧出于武家,那便是武三思的堂侄、那个飞扬跋扈的美男武延秀。

“祝愿公主幸福。”他幽幽地说,又低声问,“公主很喜欢他吧?”

“倒是见过,很伶俐的一个家伙。”她的声音听不出是喜是忧,“你知道的,他是武家的后起之秀。我的身份,只能如此……”

他点点头,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她也只得转盼四顾,笑道:“杨峻倒挺会给你找地方,这院子好清净啊,连我都没来过。袁大将军,陪我转转呗。”

袁昇心中一阵抽痛,却还是笑了笑,漫不经心地挑起灯,陪着她进了后园。

正是冬夜,清月朗朗,冷宫内的荒院更显萧瑟。他也不知自己在想什么,竟带着安乐走到了那石阵前。

“这地方好怪呀!”安乐不晓阵法,到得怪石前,登觉一阵恍惚。

“有人来过这里!”袁昇忽然一凛,已看出自己设置的那几块怪石竟似被人搬弄过的样子。再举灯四顾,果见地上有浅而杂乱的足迹。

“你说什么?”安乐大惑不解。

“还好,那人没有破解我布下的阵法。”袁昇说着已破开了自己设立的那石阵门户,带着安乐走了进去。

“这炉子好怪啊,是熏香用的熏炉吗?”安乐一眼望见了那个古怪的丹炉。

“这是炼丹所用的丹炉,只不过,此炉的样式来自西域。六十年前,有一位天竺方士,曾在此为太宗皇帝炼丹……”

听得袁昇的简要叙述,安乐也不由生出一阵怀古感喟,忽地心中一动,道:“你适才说,曾经有人来过这里,可惜没有破解你修改后的阵法……那这人是谁,到底来干什么?”

袁昇摇了摇头,沉吟道:“也许,这一切都要从太宗皇帝之死说起吧……你可知道,太宗皇帝是因何驾崩的?”

“朝廷中于此是有说道的,太宗皇帝应是忽犯急症而亡。你说的这个天竺方士的事,我隐约知道一些,却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仔细说给我听!”

袁昇理了理思路,才开口细说端详。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带领大唐走向贞观之治,但做了十几年皇帝后,至年近半百时,总不免耽于安逸享乐,随后又因身老体衰,而好食丹药。

“……便在贞观二十二年时,太宗皇帝驾前有一位时任长史的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遭到中天竺当时篡夺王位的逆臣阿罗那顺的袭击。王玄策孤身逃遁后,从吐蕃、泥婆罗等国借兵数千,再返中天竺,以少胜多,大败中天竺数万兵马,俘虏中天竺帝那伏帝国篡位国王阿罗那顺,将之献给太宗皇帝。这便是咱大唐史上极有名的‘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是呀,这故事我听说过,那王玄策还摆过‘火牛阵’,大败中天竺的大象军!”她像个孩子般笑起来。

“王玄策扫灭了中天竺帝那伏帝国,除了俘虏了其国王,还带来了那里的国师那罗迩娑婆寐。这位天竺方士自称已活了二百岁,有长生之术,且会配制金石秘丹。当时太宗皇帝正旧疾复发,闻言正中下怀,便命其依法炼丹……”

“炼丹,难道就是在这里?”安乐望向那座黑黢黢的丹炉,有些恍惚。

“应该便是这里。但让人痛心的是,太宗皇帝却在一年后驾崩于含风殿,史载太宗是死于痢疾。”

“这么巧,只有不足一年?”安乐道,“其实,我在父皇母后那里是无话不谈的,但偏偏,太宗皇帝的死因,是我们谁也不敢开口触及的话题。便如你所言,朝廷中已有定论,太宗是死于痢疾。”

“痢疾?”袁昇苦笑一声,“我大唐名医无数,区区一个痢疾便能让一国之君亡故?实则,在大唐医家和道家修炼者中,都有一种传说,太宗皇帝是死于误服天竺方士的丹药。”

(作者注:唐太宗李世民死于误服丹药之说,已为后世史学家认可,并广传于世,但在唐中宗李显时期,因此说有悖于太宗皇帝的神武英明,为尊者讳,故一直被朝廷压制。)

“实在是……很诡异呀!”安乐好奇心大起,“最古怪的是,这座丹炉,还有这座丹阁,为何一直要保持在这太极宫内?”

她忽然扯了扯袁昇的衣袖道:“喂,断案如神的袁大将军袁大仙长,左右闲来无事,不如你来查查案,看看六十年前,咱们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到底是如何驾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