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十三夜参礼相关人员的活动(第2/2页)

斧高在境内入口处前的树后藏身。

妃女子离开祭祀堂,进入媛首山。

佥鸟郁子从祭祀堂的窗户中向外看着北鸟居口。

七点二十分长寿郎进入媛神堂。

高屋敷赶赴东鸟居口的途中,遇到二见和二守家的纮弌。

七点三十分高屋敷在东鸟居口遇见二守家的纮弍。不久二见赶到。

妃女子(第一个)来到水井,但片刻后消失。

七点三十五分妃女子(第二个)来到水井,进行祓禊仪式。

七点四十分高屋敷从东鸟居口进入媛首山。

妃女子进入媛神堂。

七点四十五分婚舍里的长寿郎觉察到有人正走上荣螺塔。

七点五十分长寿郎登上荣螺塔顶。

七点五十五分长寿郎从荣螺塔走入媛神堂。

八点前长寿郎检查完媛神堂。

八点多长寿郎走出媛神堂,遇见斧高。

八点十分多长寿郎和斧高发现了落井的妃女子。

八点二十分斧高返回祭祀堂,把妃女子的事故告诉众人。

八点四十分兵堂、长寿郎、藏田甲子、佥鸟郁子和一守家的两个佣人——溜吉和宅造赶到井边。

九点打捞妃女子的尸体。

谁也不会经常看手表,所以只是粗略的时间。为了尽量直观易懂,才用五分钟为单位记录,没想到整理得那么顺利,高屋敷十分满意。不过越看这张亲手制作的时间表,他就越是烦恼,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对案情展开思考,也不知道媛首山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葬礼后的第三天傍晚,结束例行巡逻回到派出所的高屋敷,先写完了日志,然后抽时间浏览了晚报,再与妻子妙子共进晚餐。至此为止,和平日的生活别无二致。不同的是,之后他就在矮桌上摊开“十三夜参礼相关人员活动”时间表,专心致志地思索起来。

妙子看到丈夫的样子,一边在矮桌上摆好茶碗,一边不动声色地诉说道:“村里人好像还是一点也不安心。”

顺便提一句,十三夜参礼中发生的意外,她已听高屋敷说了个大概。

有些派驻巡警,譬如二见,从来不对家人——哪怕是自己的妻子谈论工作方面的话题,而高屋敷正相反。他当然不会什么都说,但不妨碍公务的内容,他宁愿积极找妻子谈论。因为迄今为止有不止一件事,让他感到妙子比他更好地融入了村庄的生活。换言之,一年来的经验让他意识到,决不能小瞧妻子提供的家长里短。

“这也难怪。因为对村里人来说,这事发生在十三夜参礼就已经很可怕了,妃女子的葬礼又搞成那样。”

“死的真是妃女子小姐?”

妙子小心翼翼地在矮桌旁坐下。

虽说高屋敷常对她讲工作上的事,但她从未主动探听过,只是会在丈夫开口时侧耳倾听。这多半是因为她对派驻巡警之妻的立场,有独到的理解。

“我想这不会错。”妻子罕见的发问让高屋敷吃了一惊。不过他现在特别想谈论这案子。他怀有一种强烈的期盼,如果通过讨论可以得到破解这起怪案的头绪,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不仅仅是他们在说妃女子死了,而是连长寿郎君也同时踪影皆无,也就无法马上采信富堂翁和兵堂等人的证词了吧。”

“那么说……其实是长寿郎少爷死了,但为了隐瞒这一事实就说死的是妃女子小姐,以此欺骗村里人,特别是二守家和三守家的人,你觉得也可能是这样吗?”

“嗯。因为无论如何,秘守家的继承问题对历代一守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啊。他们会想法争取时间商议对策吧?”

“是啊,不过,两人虽说是双胞胎,但长得不算很像,妃女子小姐要假扮长寿郎少爷,不怎么可能——”

“而且长寿郎君从一开始就现了身,只有妃女子不见了。”

“死的果然还是妃女子小姐吧——”

“没错,可是……”

“还是想不通?”

“只有一守家的人——不,其实只有兵堂先生和甲子婆两人见过尸体,这一点很蹊跷。”

妙子向高屋敷露出诧异之色:“你是说,把遗体从井里打捞出来的那两位,什么都没看到吗?”

“下井的是溜吉,他只是把绳子绑在了死者的脚踝上,没看到脸。话说回来,只有膝盖以下的部分伸出水外,那种情形,根本不可能在井里确认尸体的身分。”

“但一捞上来,就算不想看也会看到啊。”

“好像宅造和溜吉用井那边的吊桶拉绳时,被兵堂先生怒斥说不许看他女儿的裸体。所以那段时间他俩一直闭着眼。据说被告之可以睁眼的时候,尸体已经包在了席子里。”

“兵堂先生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这个地方……确实,但他们不报警还急着办葬礼,怎么看都有疑点。”

“你是指……不让任何人见到尸体的理由吗?”

高屋敷挽起双臂,仰望着天花板说道:“我设想了一个,妃女子之死不是意外,是谋杀,所以要是有人见到尸体就会明白她是被害的。不过身为被害者亲属的一守家为什么要隐瞒呢?这里就出现了新的疑问。”

“而且,长寿郎少爷的话倒是能理解,但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杀害妃女子小姐的动机。”

“我想过,会否是因为那天晚上很黑,凶手把两人搞错了,但毕竟还是说不通。即使不清楚十三夜参礼的详细内容,只要是村里人,谁都知道先执行仪式的是男孩。换言之,如果目标是长寿郎君,凶手只要事先埋伏,袭击最早来的人就行。”

“那么搞错人的设想是不可能了?”

“是啊……而且被害者当时全裸,凶手杀人时显然知道那是妃女子无疑。”

“果然是谋杀吗?”

妙子的提问,让一直仰着头的高屋敷把目光移回至矮桌:“但……至少秘守家的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啊……?”

“不仅没有嫌疑人,连妃女子被杀的动机也毫无头绪。但是话说回来,疑点这么多,实在不能认为是意外。”高屋敷向妙子露出了束手无策的表情,“而且,正如你所喜爱的侦探小说里常见的,现场呈现出了密室状态……”

注释:

(1)桶墩:日文原词为“座桶”,圆凳的一种,也有八角形。我国古代的鼓墩由于外形似鼓而得名,因此把外形似桶、有盖空心可盛杂物的“座桶”译为桶墩。中文的“座桶”为汽车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