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天空晴朗,东京的空气澄澈无比。不过,并不是全国都有这种好天气。在这个季节,北国多半在下雪。从日本海洋面上升起的水蒸气被来自大陆的寒流冷却,变成雪花,降落下来。

青江站在研究室的窗边,呆呆地望着天空。不,不是发呆。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里,他正在思考着四天前中冈和他说的那些话。

赤熊温泉那件事,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事故——他这样暗示。也就是说,是谋杀。而且,他怀疑被害者的妻子与此有关。

胡说八道。刚听到这话的时候,他想。可以断定,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指责这条思路荒唐无稽,似乎过于草率了。

因为是在室外,所以必须制造大量的硫化氢——但仔细一想,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先用中冈说的方法让被害者陷入昏睡,接着只要在他头上套个塑料袋就行了。然后在塑料袋中制造硫化氢。由于关键在于浓度,所以只需要极少量气体就能置人于死地。确认被害人已经死亡之后,将制造硫化氢的液体密封在塑料袋里,转移到其它地点处理掉。当然,这一连串行动都需要戴着防毒面罩进行,不过就不需要防护服了。

青江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赤熊温泉发生的事故如此难以解释,让他一直挂在心上。

的确,当地是硫化氢喷发的活跃地区。但像中冈说的那样,是“不幸的偶然”导致了事故,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

挂在心上的还有另一件事。他不能理解水城夫妇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去。据说是没注意到走错了路,可是都钻进了那种兽径,难道不觉得奇怪吗?让妻子单独回旅馆去拿相机电池也很费解。如果青江是被害者,至少会陪妻子回到登山口吧?

如果把这一切都想成是那位太太的所做作为,就能说得通了。

话虽如此,这样推理还是不行的。中冈说用安眠药很容易让人睡着,可是能让人恰好睡在那里吗?

看来还是我想多了——每次他的思考都会回到原点。

后面有人叫了声“老师”。他吃惊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脸严肃的奥西哲子。她的镜片看上去闪闪发光。

“怎么突然在背后大喊一声啊,吓我一跳。”

“什么突然啊?我叫了您好几声了。”

“呃,是吗?不好意思。我没听见。”

“您不是没听见,是没心思听吧?我来和您说考试的事儿,您却一直望着天。”奥西哲子瞪着他。大概是因为太瘦了,她脸上的皱纹远远比她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多。眉心的皱纹尤其深,这让她看上去似乎总是在生气。

“没那回事,我是相信你。”

“所以我才不能自作主张地交上去对不对?虽然您也许觉得厌烦,但还是要请您过目一下。”

“好好好,我知道啦。”

奥西哲子的目光落在手里拿着的文件上。

“将地球的大气成分全部用化学式表示出来。其中,哪种成分有温室效果?另外,其中浓度最高的是哪种成分?……可以吗?”

“嗯,这不是挺好嘛。”青江挠着眉梢,“很富有欺骗性的题目。笨学生大概会写CO2吧。”

虽然CO2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成分,但在浓度上远远压倒了它的是H2O,也就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也有温室效果。

“那么,下一题。用内径1.6毫米、长50毫米的细管蘸上甲苯,向扩散试管中滴入0.15克。将扩散试管放入35℃的恒温槽内,在设置扩散试管的膨胀室里放入0.5——”

奥西哲子刚念到这里,桌上的电话响了。她叹了口气,拿起听筒。

“喂……对,是的……诶?”她皱起眉头,看着青江,“是的,他在……好的。请稍等。”

什么事?青江小声问她。

奥西哲子用手捂住话筒,神情严肃。

“是报社打来的。说有事要和老师您谈谈。”

“报社?哪里的?”

“《北陆早报》。”

那是一家地方性报纸。青江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究竟是怎么回事?”

奥西哲子舔了舔嘴唇。

“发生了硫化氢中毒事故。在L县的苫手温泉。”

在苫手温泉站等候的是个矮小的女人,年龄大概不到五十,短短的头发,戴着眼镜。感觉是个好脾气的大妈。站台上没有别人,她应该就是那位名叫内川的记者了。

走出检票口的不止青江一人,不过对方仍然注意到了他,快步走了过来。“您是青江教授吗?”

是的,他回答。对方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您从那么远的地方特地赶来。我是《北陆每日新闻》的内川。”

她奉上名片,青江也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她。

“先去哪儿呢?您订了旅馆对吗?要不要先去登记入住?”

“不,我想先去看看现场。现在就快到事故发生的时间段了。”

“好的。在外面替您备好了车,请跟我来。”

走出小小的车站,雪地里有一处小小的交通岛。旁边停着的一辆出租车开过来,停在两人面前。车子显示牌上的文字变成了“包车”。

“请。”内川催促道。青江上了车。

内川也钻了进来,对司机说:“请沿着刚才说好的路线开。”看来她也料到青江会先去现场。

“报上说,事发现场并不是禁止入内的区域呢。”车子开动没多久,青江就切入正题。

“是这样。我也问过观光振兴课的负责人了,他们完全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他们测过硫化氢浓度吗?”

“说是会定期进行检测。但他们的侧重点在气体容易留存的屋内,室外就不怎么考虑了。”

“原来如此。”

青江的视线转向车窗外。道路两旁是洁白的雪墙。后面能看见零零星星的几户人家。

苫手温泉是在两天前发生中毒事故的。一名来自东京的游客遇难。这些青江已经在昨天和内川的通话中知道了。前来采访事故的内川从赤熊温泉的报道中知道了青江,就给他打了个电话。

她想知道,青江对此次事故的原因有什么看法。青江回答“无可奉告”。他没去过苫手温泉,又没见过现场的情况,肯定不能发表评论。

但内川没有轻易放弃。她表示可以把现场照片给青江发过去,如果有必需的数据,也会想尽办法弄到手。她的声音是大妈,那股魄力却实实在在是个新闻记者。

青江说,光凭那些东西是无法作出判断的。不过,对于事故,他并非全无兴趣。或者说,他更想亲眼去确认一番。于是,他试探着说:

“如果贵社能承担交通费的话,我可以自己过去一趟。”

他原以为对方会回绝。结果内川却喜滋滋地说:“诶,真的吗?”接着,她劲头十足地说,那请您务必要来,我来给您做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