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第八场(第2/2页)

“阿约斯先生,您是说回去?”雷恩条件反射般地惊问,“这三人是美国人?”

“噢,很抱歉,我忘了告诉您这三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哈利·朗斯特里特、约翰·德威特和——我想想——对了,叫威廉·克罗克特⋯⋯”

“请等一下,”雷恩的眼睛闪闪发亮,“您知道吗,我刚才提到的连续杀人案中的两名被害者正是德威特-朗斯特里特证券公司的两名合伙人,也就是您刚说的朗斯特里特和德威特。”

阿约斯的黑眼珠几乎跳了出来。“什么!”他叫起来,“有这样的事!这么说预言果然⋯⋯”

“您的意思是——”雷恩急切地问。

阿约斯领事一摊手,“今年七月,乌拉圭警方接到一封匿名信,邮戳是美国纽约的。稍后,德威特承认是他写的。这封信指出,逃犯斯托普斯在纽约,并建议乌拉圭警方派人追查。当然,尽管乌拉圭政府已经数度更换,但他们还是立即调出了当年的档案资料,而马基乔正是奉命负责这次调查的人员。马基乔推测密告的人一定是当年斯托普斯的三名同伴之一,因此来到此地,请我协助。经过追踪,马基乔发现,朗斯特里特和德威特果然居住于本市,且拥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他也试图查出威廉·克罗克特的下落,就是当年和斯托普斯一起采矿的第三名同伴,但一直没有消息。我们所知的只是,那三人回到北美后,克罗克特和另外两人分道扬镳,究竟是因为不合分手还是因为他想一人自由自在地享受财富,不得而知——我当然也完全不清楚,也可能这两个原因都不对。总而言之,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所以说,马基乔去见了德威特和朗斯特里特两人,是吗?”雷恩礼貌地追问。

“正是,他先找到德威特,告知来意并出示匿名信函。德威特只迟疑了一下,便坦言写信人是他。德威特邀请马基乔在美国调查期间住进他家,以他家作为调查总部。马基乔自然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德威特会知道斯托普斯在纽约。德威特拿出一封威胁信,信上的署名是斯托普斯,信中威胁要血债血偿——”

“请等等,”雷恩掏出他的长皮夹,抽出他从德威特的保险箱中拿到的信,递给阿约斯,“是这封信吗?”

领事看了一下,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的,马基乔后来在报告时给我看过此信,在拍照存留副本后还给了德威特本人。

“德威特、朗斯特里特和我们的特派员马基乔在西恩格尔伍德商议了几次。当然,马基乔希望立即联络本地警方,寻求协助。在此地调查,他独自一人绝对孤掌难鸣,但德威特两人极力反对,要求不让美国警方介入,理由是消息一曝光,他们以往的潦倒经历和肮脏的谋杀事件,必定会被媒体披露⋯⋯自然,马基乔进退维谷,跑来和我商量,我们考虑到这两人如今的立场和社会地位,最后勉为其难地同意他们的要求。朗斯特里特和德威特两人都说,差不多五年以前他们就分别接到了类似的威胁信,寄信地点也是纽约,但都不以为然地当场就把信给撕了。但最后这封信让德威特深觉不安,信中的威胁性也强过上回,所以将此信保留了下来。

“我尽量长话短说,雷恩先生。马基乔在此地茫无头绪地调查了大约一个月,把毫无所获的结果向我报告,并告知德威特两人,之后便决定中止这次调查工作,回乌拉圭去了。”

雷恩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又问:“您提到的下落不明的那位克罗克特,后来有没有找到?”

“马基乔从德威特口中打听到的是,他们一起刚从乌拉圭回到此地,克罗克特没交代什么原因就和他们散伙了。德威特他们还说,最初几年偶尔还收到克罗克特的信息,大多来自加拿大,但他们也强调,近六年来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他已经杳无音讯。”

“当然啦,”雷恩低声说,“我们只能依赖这两个如今无法再说话的死者提供的信息。阿约斯先生,您手中的档案资料是否提到过斯托普斯的女儿后来的消息?”

阿约斯摇摇头,“仅仅知道的是,后来她离开了修道院,或被谁带走了——详情不得而知——大概在六岁左右。从此,就再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了。”

雷恩喟叹一声,站起身来,立于小个子领事的桌前。“亲爱的阿约斯先生,您今天的所作所为,正如一名捍卫正义的勇敢骑士。请接受我的敬意。”

阿约斯微笑了,露出一排白牙,“雷恩先生,您的赞语真令我受宠若惊。”

“如果您愿意,您必定能——”雷恩整整披肩,继续说,“对正义的体现有更大的帮助。不知您是否方便抽空发份电报给贵国政府有关机构,请他们电传一份斯托普斯的指纹资料,若当年有存档,也将此人当年的档案照片电传一份,以及此人的所有完整资料。另外,有关下落不明的威廉·克罗克特,我个人也很感兴趣,是否也请您一并处理,如前面所说的那些资料⋯⋯”

“我立刻就去发电报。”

“我想,以贵国这样虽幅员不大但欣欣向荣的国家,应该不乏此类现代化设备吧!”雷恩微笑着说,两人一起走向门边。

阿约斯故意摆出惊讶的神色,“噢,那当然!照片一定会经由现代化的设备清晰地传到您手中,您在其他国家能见到的设备,敝国一样也不缺。”

“此行——”雷恩深深一鞠躬,告辞道,“真让我感觉获益良多。”他走上街道,迈向贝德利公园。

“获益良多。”雷恩重复地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