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八卦

十八

銮仪卫竟在审讯时虐待凌/辱他人,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这条消息悄无声息出现在京城上下。

说的人头头是道,连怎么虐待的怎么残忍的都说的一清二楚,叫人信服。

别人问如何知晓,我隔壁的表舅的堂弟的侄子亲眼所见,我三叔的小舅子的堂弟的岳父认识某个銮仪卫大人家的下人,听对方亲口说的。

消息并非突然爆发,是一天天增加的,因内容稀奇劲爆,大大丰富了广大百姓乏味的夜间谈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

而消息也从最初銮仪卫如何阴狠,落点在了銮仪卫指挥使广德侯身上。

说他其实本性阴狠,故意借机发泄自己的恶欲,还有理有据摆出作证,你看广德侯连死了三位妻子。

这是他身带煞气,克妻!

很快有人帮忙添加,盘点了下广德侯的妾室通房,竟发现这些年陆续病逝了十三个。

更证明了克妻带煞的说法。

还有人提起了前阵子广德侯急症夭亡的幼子,广德侯不止克妻,还克子!

听说他幼子前一日还好端端的,突然就咽了气,不是被煞气冲克了是什么。

大家还震惊的时候,新的话题又冒了出来。

这么大的煞气,是折磨了多少人才有的?

至少不下百人吧?

太损阴德了。

随之新的问题也出现了,銮仪卫有审问了这么多人吗?

銮仪卫审问的权力是去年才有的,且审的是皇亲国戚以及不便被公审的内侍,竟有百人之多吗?

即便有,也不可能个个都被折磨凌/辱,那广德侯这冲天的煞气是哪里来的。

就有人说了,肯定是之前就犯下杀孽了呗。

广德侯又没有上过战场,哪来的杀孽?真正上战场杀敌的尉迟将军可没他这么大的煞气,人家妻儿娇妾活得好好的,父母也建在。

话题议论到这里微妙起来。

平民百姓不知里面的弯弯道道,听着这些市井流传的八卦,不管见没见过广德侯本人,已经将他认成了酷虐残暴的大恶人。

指不定侯府花园底下埋了多少尸骨。

那些小妾通房怕也不全是病死的。

有父母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便拿广德侯的名字吓唬:再不听话被广德侯抓走了!

小民有小民的智慧,他们也不直接说广德侯三个字,用代称。

很快连歌谣都编出来了,偏没有用广德侯的名字,叫人无从责问。

勋贵官宦间虽保持着清醒,可对煞气论却也有七分信,尤其后宅内院的女人们,聚在一起总会议论几句。

銮仪卫全陪帝后出巡不在京中,无法及时出面解释,唯一在京的恰巧是当事人,他们不好当面去问,只私下暗暗关注。

消息愈传愈烈,很快,传到了广德侯本人的耳朵里。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人击鼓喊冤告上了衙门。

喊冤的自称是广德侯妾室之父,他要为自己死去的女儿求一个公道,他女儿并非病逝,而是被广德侯一脚踹到心口呕血而亡的,且死前受到了凌虐。

此人并未去京衙,而是直接找上大理寺,光天化日众目睽睽,所有人都看到了,难得有这样大的八卦,百姓瞬间一涌而来,护卫们赶都赶不走,远远围在大理寺街边观望,甚至还有端着小凳子占位子的。

燕朝民风开放,百姓并不以言获罪,且法不责众,护卫们也不好真动手驱赶。

大理寺卿杨震为人刚正,遇事敢言,并未视而不见,也没有因广德侯受皇上器重而为他遮掩的意思,先招原告进来,确定对方要告,着左右衙役将人按住施刑。

民告官,且越级称诉者,先坐笞五十。

打完,人活着,才能再说告不告的问题。

这叫赵来福的原告倒也硬气,咬着牙生受了这五十鞭,庄户人自幼劳作,身体结实,除了疼痛难忍,人还站得住,神志也清醒,撑到了广德侯到来。

上官子辰进来时冷着一张脸。

他生的俊眉修眼,玉质金相,能进入銮仪卫,自是公认的美男子,可惜眉眼间爬着阴鸷,叫人不喜。

被大理寺衙役找上门时,他刚听下人告诉他京城的传谣,这几日他去了城外追查一些事,未料回来竟听到了这样荒谬的消息。

正怒着,又被大理寺找上门,心情能好才怪。

一群贱东西,死便死了,竟还敢来大理寺告官。

进门看到堂下后背血迹斑斑的赵来福,拢在袖中的五指轻轻搓了搓,这鞭痕,合该他亲自来打才对。

涉及官员,大理寺审案并未公开,吃瓜群众只能在门外远远观望。

作为始作俑者的南若,也只能遗憾的放下望远镜。

“若那赵来福反口或失口言错怎么办?”傅卓斜着眼睨他。

南若就微笑道:“傅兄安心,既选了他,便要相信他做得到。”

是的,没错,这赵来福是他们找来的。

求公道是假,求钱是真。

赵来福确实有一个在广德侯府做妾的女儿,也确实不幸“病逝”,不查不知道,一查,连南若都惊了一跳,上官子辰手里的人命比他知道的还要多。

他们在这些人中筛选出了赵来福。

赵来福嗜赌,原本家中小有薄产,在京郊有百亩田,可父母死后,他无人管束,一下子放飞了自我迷恋上了赌博,很快就将家产输了个一干二净,使得妻子为了给三岁的儿子上山挖草药摔落而亡。

事后他大约也有悔意,安分了一段时间,将两个儿女养大,可眼瞧着家中稍有起色,手中有了余钱,便又没忍住去赌了,为了还赌资,将十岁的女儿卖给了人牙子。

女孩貌美,被舞社老板买走作舞娘调/教。

燕朝有很突出的社文化,这非女主带来,原本就有。

譬如蹴鞠的蹴鞠社,围棋的围棋社,戏曲的戏曲社等等,甚至剃头师傅都有剃头社,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几乎行行都可结社,人人都是社员,只看加入的数量多还是少。

为此还制定了相关律法,譬如民间社团成立必须向当地官府报备,以免你是想搞□□,社员规定最多不得超过五十人,且不得无事聚众,大型活动需得向官府申报等等。

当然,贵族与平民是割裂开的,平民组织的民间社团极少有贵族会加入。

南若初翻到这段记忆时,觉得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一下。

舞社便是专门培养舞娘的社团。

宫中的梨园舞姬只服务于皇室和上层贵族,但普通百姓也会有观赏舞蹈的需求,尤其这几年,燕朝发展的越来越好,百姓越来越富,当人有了钱不再为吃穿发愁,便有了精神需求。

舞社应运而生。

一些有名气的舞社,便是勋贵官宦也会请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