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第2/3页)

于笙还想问他要干什么,对面的人已经靠过来,按着他的肩膀,在眼周轻轻吹了吹。

轻缓的气流拂过皮肤,有一点儿凉。

于笙心脏莫名一跳,肩膀不自觉地绷起来。

靳林琨其实没在浴室呆多久,就是简单冲了冲,把浴室弄得全是热腾腾的水蒸气就出来了。

温热的气息还沾在他身上胸口,整个人倾靠过来,胸肩暖和得让人忍不住想闭上眼睛。

于笙坐在床沿上,让他小心翼翼地凑在撞红那块儿吹了几下,指尖顶得掌心有点疼。

靳林琨可能确实没说错,他不是不紧张,只是反应慢了点。

这人情书写得委婉到能拐出八个弯,他在刚听到那句“我家要有个小朋友”的时候脑海里就有点空,直接被后面的内容拐着跳跃到了家人的部分。

……

结果隔了两天,才想起来要成为家人、有个男朋友的先决条件,是他们还得谈个恋爱。

他其实见过爱情,也见过爱情在现实里无可避免地消磨,最终凋落枯败是什么样。

这是父母教给他的第一课。

上那个私立初中的时候,因为初三他的成绩跳水,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找他聊过两次。

说了挺多内容,什么有关父母离异后心态调整的,有关创伤后重新调整的,还给了他几本书,让他翻翻看看。

于笙当时也翻过两本。

他刻意没仔细看过,这几年也都没怎么再找出来,但真要想一想,还是能相对清晰地回忆起来上面写的内容。

是他随手翻开的第一章。

右上角有一小道淡淡的折痕,首段和标题间空了两行,段尾的最后一个句号在整页的最中间。

写的倒不是什么要振作要自强,是在分析经历家庭破裂的个体在接受他人时会出现障碍,对于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也会更趋向于回避和拒绝。

上面有挺多例子,还有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这是个普遍现象,需要长期调整和修复伤痕,才能重新交付信任。

……

于笙其实能理解这上面写的道理。

“还疼吗?”靳林琨自责得不行,“怪我……我看看,不行上点儿药——”

于笙握住他的手挪开:“没事,不疼。”

回避,消极,拒绝,习惯性的自我保护。

他都懂,也都能理解,甚至都曾经体会过。

隐约察觉到他的情绪有点儿不对,靳林琨蹙了下眉,抱着他低头,轻轻揉了下脑袋:“怎么了?”

于笙摇了摇头,攥住靳林琨的袖口,抵上肩头闭起眼睛。

他只是忽然发现,这一切都可以和他没关系。

他的父母是不是分开了,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当初属于一家三口的回忆,是不是可能成为了不够好的家长和大人。

都和他遇到了一个喜欢的人,想跟他一直在一起,一起去更高风景更好的地方,没有任何关系。

“不是要好好抱一会儿吗?”

于笙莫名懒得动,靠在他肩上,发梢擦过靳林琨颈窝:“还抱不抱?”

“……抱。”

靳林琨伸出手,把他整个圈进怀里,“特别想抱。”

屋子里重新安静下来。

已经被两个人的东西塞得满满当当的卧室,灯光温柔地拢下来,雨点砸着窗户,和呼啸的冷风一起被彻底隔绝在外。

于笙靠在他怀里,安安静静地阖着眼睛。

气氛静得暖洋洋的,靳林琨抱着他的小朋友,稍微低头,试图解释一下自己刚才的傻逼行为:“我刚刚其实就是想抱你,但是落点没控制好——”

于笙决定给这个准备一直在一起的人一点简洁明了的提示:“闭嘴。”

“……”

靳林琨从善如流地闭了嘴,手臂上的力道稍微收紧。

在他估算了一下浴室蒸汽散干净的时间,并且决定提醒一下于笙尽快去冲个热水,免得浴室又重新凉下来的时候,才忽然发现于笙已经在他怀里睡着了。

少年阖着眼睛,呼吸绵长安稳,眉宇都放松得柔软温融。

靳林琨静静坐了一阵,低头,把人往怀里抱了抱。

……不去浴室其实也没什么。

无非就是要尽快暖和起来,省得着凉,这个功能他好像也能做到。

已经有了经验,靳林琨很熟练地抖开被子,抱着一碰着他就想睡觉的人一块儿躺下,严严实实地掩上被角,把人搂进怀里。

卧室的灯啪地暗下来,床头灯落下柔和的光晕。

于笙被折腾得掀了掀眼皮,半梦半醒看了两眼,被靳林琨及时抬手遮住眼睛:“睡吧,没事。”

掌心被睫尖扫了两下,酥酥痒痒,手移开,小朋友看起来好像还在等什么,蹙着眉不肯好好闭眼睛睡觉。

靳林琨迟疑一瞬,试着靠过来,在他额头上轻轻亲了亲。

……

第二天,段磊他们看见于笙那一块不起眼的淤青,毫不意外地惊了。

“笙哥,你要是被绑炸了就假假眼。”

段磊嘴都不利索了,还是努力鼓起勇气,准备帮兄弟两肋插刀:“下刀山上火海,我们陪你。”

于笙自己也没想到能弄出这种误会来,翻了一页书,揉揉额头:“说了没事,听你们的课。”

他桌角放着靳林琨临上学前塞过来的茶叶蛋,刷了几篇题,还是没忍住在课间伸出手,把蛋壳剥下来吃了。

……

这人居然以为磕青了就用鸡蛋敷,指的是所有成型种类的鸡蛋。

要不是街口那家茶叶蛋挺好吃,于笙都想当时就辜负他大清早出去买鸡蛋的良苦用心。

以段磊为首的一群人坚信于笙甚至还被超冷酷的黑衣人打青了眼眶,忧心忡忡地讨论了一上午,也没讨论出他们这些人要怎么在一个武力值可能比笙哥还高的人手里把笙哥解救出来。

中午放学,他们集体谨慎地躲在教室角落,观测着笙哥披上校服外套,拎起保温杯出了楼门,一路到了正对着两条步行街的后墙。

学校的食堂地方其实够用,但因为饭菜里天降的意外材料太多,不少学生中午都习惯定外卖或者翻墙出去吃。

领导层曾经严厉地监管过一段时间,教育处主任对着大喇叭教育了同学们好几次,最后自己也为了做出表率,去食堂吃了一次学生窗口。

……

后来这种行为就在无形中被默许了。

一群人屏息凝神悄悄跟着于笙,一路谨慎地侦查敌情。

“笙哥到了围墙边,笙哥撸起了袖子,笙哥准备翻——笙哥没有翻墙,笙哥从墙上接下来了一个人。”

姚强负责这一段的侦查人物,对着手机,压低声音给一群人直播:“这个人穿着黑色的衬衫,看起来和上一次的应该是同一个人……你们觉不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