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有了思路之后,席宝接下来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吃饭的过程中,心思都沉浸在杂志上面。

钟以泽理解她,便没有打扰,只是沉默地陪着,直到送她进了女生宿舍,看她迷迷糊糊地上了楼,才转身离开,去找他刚刚确定要招揽的那些人。

席宝回到宿舍后,立刻拿出本子,回忆着自己以前看过的杂志,直接开始试着把整个杂志框架写出来。

“《杂志名称》”,席宝先在空白页上写下这一行字,因为她还没确定杂志叫什么,只能这么先记着了。

“封面、带图首页(不确定是否需要)、目录页、模块一二三四五(暂时只要一级栏目)……、反馈页(附带杂志社收信地址)。”

席宝先把大框架给列出来,然后就托着腮,在那思考——

“我记得,就连意林刚开始创刊时,也是只有一级栏目,过了三四年之后,才过度到两级。他们刚开始能用的人手不超过十人,刊载的内容不算特别丰富……”

“意林刚开始创刊就碰到特殊时期,但他们都成功了,还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是绝大多数学生、年轻人都知道的知名杂志。我知道成功的杂志是什么样的,好好做下去,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席宝拿意林的成功,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气,“不过意林的栏目划分方式,不太适合现在的背景,我得结合当下的国情,好好斟酌一下。”

“先不想人家会投什么样的稿子,从我自己手上有的来思考——我写的大多是偏离现实的幻想类故事,无论是架空背景的奇幻世界、还是幻想中的科技未来,都与现实相差巨大。小孩子其实更容易接受我故事里的世界,成年人反而难以与其产生共鸣。”

虽然席宝的,是越写越成熟,但架不住她偏好玄幻奇幻故事。之前跟钟以泽说的时候,还想着她最近几年写的东西,能获得大人的喜爱。

可现在细想一下,现在的人活的那么压抑,活的越久,脑子就越被这个社会同化,他们估计很难体会到玄幻故事的爽点,只会觉得很奇怪。

“唉,看来我自己的作品,只能被小孩子群体接受了。还好我以前为了弟弟他们更好理解,把故事背景、玄幻的设定都用最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了,小学生只要能读通顺,就能看懂。”

席宝本想仗着自己手里有很多完成的作品,就一个人一口气连载两到三部,然后再征一些短篇稿件,基本上就够了。

可要真那么做了,这个杂志定然会给人留下侧重“玄幻”的印象,不利于开拓市场,也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诗音姐说她写的故事都是爱情,她家里也有一些写完了的中短篇,我明天找她问问,找个机会去她家看一眼稿子,要是能直接拿来用,就有现成的言情了。”

“舒湘卿那边也才结束军训,还没给我答复,不知道他擅长写什么,这个也得找时间去林学院一趟,跟他们了解清楚。”

席宝脑中想了许多,摆在本子上的钢笔,突地滚动了一下,在纸上划出一道脏污。这是戴冒父母送给她的礼物,跟钟以泽那个是情侣款。来到大学之后,席宝一直用这支钢笔。

她赶紧把笔帽盖上,确认笔杆没沾上墨汁,就将钢笔收到笔袋里,这才继续托腮,嘴里嘀嘀咕咕的。

“我这个杂志就是以刊载短、中、长篇为主的,短篇的最好要在手里攒上一批稿子,根据内容排到不同期里面;中篇、长篇的主题也尽量不能重复,比如说我先定了要连载伴生兽那本,在伴生兽完结之前,就不能同时连载类似的玄幻了。”

席宝这辈子写的第一部 ,诨名《小明找妈妈》,正式名字改成了《小明寻母记》。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后面那个听起来高大上一些。

这个故事其实还挺长的。主人公小明带着自己的伴生兽,走遍他所在的那个国家,去寻找销声匿迹的妈妈。这是单元式的故事,每换一个地方,故事就进入新的篇章。

席宝总共写了四十多个单元,全文字数预计得有五十万。

不出意外的话,她要在第一期杂志上连载这个故事。每期放一到两单元的内容,字数就有两万字左右了。

一下子占了单本杂志需要字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呢。

“我自己的顶上去,然后最好每期连载的言情,字数也有一万五左右;另外再有个现实励志的、一个迎合当下主旋律的,各有一万五千字左右,这些都得是中长篇,至少要能连载三期。要是能做到,那我们一个季度、三期杂志的主要内容就搞定了。

剩下的,每期再添上三到五篇短篇,掺杂一些平都趣闻、诗歌、图片,一本杂志基本上就能出来了。”

她在这想的入神,连室友们回来了都没发现。

林雨晴在席宝眼前挥了挥手掌,“席宝?”

“嗯?”席宝回过神来,疑惑地看向林雨晴,“怎么了?”

林雨晴无奈地笑笑,“我哥给我送了点茯苓饼,正给大家分呢,喊你好几声都没反应。”

“哦哦,我在想事情呢,”席宝尴尬地捋了捋头发,“刚没注意你们回来了。”

“知道你是在想事情,不然你反应可快了,我们刚走到门口就得被你发现。”

林雨晴拍拍她的肩膀,从手里的布包里拿出两块白色的饼子,“我哥刚送来的茯苓饼,是我们自家做的,夹心是蜂蜜跟干果碎,又甜又香,给你两块。”

席宝接过来,好奇地看了看,“这就是茯苓饼?”

“你是第一次看见吗?这茯苓饼算是我们平都的特产了,要不是从店里买都需要点心券,外地人总会想着带一些回乡呢。”

看着席宝试探着咬下去,林雨晴笑着解说:“外面那层白色的薄饼,是茯苓霜混着面粉做的,没什么特别浓厚的味道。倒是那两层薄饼中间那个夹心,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我家是从供销社买了上好的干果——有核桃、干枣片、葡萄干,磨细碎了用糖、蜂蜜熬成的浆混着,再掺进一些白芝麻,混均匀了,舀一勺放在薄饼中间,上面再盖一层薄饼,等这浆干了,茯苓饼就做好了。”

“好甜” ,茯苓的香气只是在外面那薄饼里,刚开始能吃到,后来就完全是里面夹心的香甜味道,几乎要将茯苓气味完全压下去。

林雨晴家里条件好,做这个饼的时候舍得放材料,夹心馅料调的可甜可香了。

让席宝来评价的话,这玩意其实没有她妈给她做的那些甜点更合胃口。但吃个稀奇,这个茯苓饼还是挺好吃的。

“你们这边是很多人家都会做这个吗?”

“这个没什么特别的手艺,要是有材料的话,基本上都能做出来吧?”林雨晴不太确定,她家境在平都属中上层次,并不知道那些吃不好饭的人家会不会做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