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杂志除了封面之外,内页还配了十七张插图,其中两张插图是占一整页纸的大图,五张是占半页的图,剩下的十张都是小图,只占不到四分之一页的那种。

所有带图的、带艺术字的部分,都需要印刷厂特意照着原版进行拍照制版,成本比较高,这就导致杂志的印刷成本高。

印刷厂那边给出的印刷单价,除了因为这些特定的图片加价之外,还会根据席宝他们单笔订单的数目来涨价或者降价。

杂志是月刊,一个月内,如果席宝只印了一千本,那印刷厂就会按每本三毛钱来收费。

现在席宝可以一口气定五千本,那单价会降到每本两毛五分。若是能在一个月内印一万本,单价还能给降到两毛。

不过,销售一万本的目标,对于杂志的第一期的初版来说,实在有点遥不可及。

“那就首印五千本吧。”席宝摸摸鼻子,“你们这么捧场,我也不客气了。”

席宝对自家杂志的质量很有信心。她自己伴生兽那本针对年龄层比较低,可其他几本,都是老少咸宜的。香水公司、国际物流公司的员工收到杂志,家里总有人会喜欢看的。

五三哥跟钟以泽这样捧场的方式,不止是直接给席宝增加销售量,还是用散财的方式强行推销——杂志都免费发到人家手里的,正常人都会翻看一番的,翻完觉得喜欢,以后就会关注席宝的杂志,看完觉得不喜欢,八成也会分享给其他家人或熟人。

这就跟绿箭口香糖免费派发的宣传方式相类似。

席宝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所以没有客气地推拒,而是承了这个情,直接把首印数量升到五千本了。

杂志的印刷模板已经排好,样本也被快速审核过,确认没问题了,印刷厂那边就立刻投入生产,在接下来的十五天里,分批次地送齐了五千本。

因为那印刷厂不大,批量印刷的效率不高,所以他们每天印出来多少,当天就给送到席宝那个四合院里。

杂志社的人也没闲着,编辑们在排第二期的杂志了,宣发部的几个人比较辛苦,整天背着一袋杂志,到处推销。

平都大学这边,两个被钟以泽招来的宣发部男生,负责先在校内推广;林学院那边,只有戴冒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怎么说动了生性羞涩的舒湘卿,愣是让他也帮着一起做宣传了。

而钟以泽跟席宝也亲自上阵,利用两人的人脉、主要是五三哥跟泰铭叔他们介绍的人脉,到校外许多中学、国营厂、甚至是公家机构门口做推广直销。

两人把脸皮都练厚了几层,才终于在一周内推出去四百本。

林学院的学生少些,戴冒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愣是让全校近一半的人都掏钱买了杂志,总共销出去两百份。

平都大学的学生多些,可这里的学生大多一心学习,不太能接受买没学习意义的杂志,销量跟林学院那边差不多,只是两百六十多份。

“要不是你们两家公司直接消化了四千多份,我这杂志还真难卖出去。”席宝并没有因为这惨淡的销量而难过,还有心思自我调侃。

钟以泽的心情要低落些,他总觉得席宝的杂志做的这么好,为什么除去公司批量购买的那些之外,一周的正常销量都没破一千本。

听着席宝轻松的自嘲,他心里不是滋味,想说点什么,又怕说了什么会让席宝也跟着不开心。

“怎么了?”席宝看见钟以泽的表情不太好,“是你们公司的人不喜欢派发的杂志吗?”

虽然席宝觉得这不可能,但也想不出来还有别的什么事,会让钟以泽露出这么不快的表情。

钟以泽迅速地摇摇头,否认了这一说法。

“不是,公司那边我都交给华经理了。我们公司里面管理很严格,员工收到了杂志,也不敢在上班期间打开看,他们回去后看完是什么感想,华经理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昨天我跟他打电话时,他提了一句,说是吃饭时,听见有员工在议论这个杂志,主要是讨论剧情,没有说他们喜不喜欢看。”

席宝托腮想了想,“能讨论剧情,应该是对杂志里的挺感兴趣的。”

如果不喜欢的话,那他们吃饭时说的话,估计就是吐槽那杂志本身了。

“要是你们两个大公司,最后能有四分之一的员工愿意自己来定杂志,我们杂志社都能勉强运营下去了。”

这一期的杂志印刷成本是每本两毛五分,售价是五毛钱一本。每卖出一本,杂志社就能收回两毛五分的利。即使以后印刷量减少,单本成本提高到三毛钱,那也有两毛的利。

只要每个月能销出去一千本,杂志社至少能回笼两百块钱的资金。这里面,普通员工的固定薪资,总共不超过七十块,其他画图等计件的费用、以及宣发部做推销时产生的话费、交通费、餐补等额外补贴,不会超过二十块。

最初就指定的宣发部未来负责人戴冒,则是每个月拿一百块(八十底薪加二十补贴)。

这些加起来,没有超过两百块。

只要两个大公司能有四分之一员工愿意订阅杂志,那就是将近六百的销量。其他零散的销量,怎么着都能上五百的,两边加起来就破了一千。这样一来,杂志社明面上就能维持收支平衡。没赚什么钱,也没有亏损。

钟以泽自己是开了公司的,对这个数据比较敏感,也算出杂志月销一千多本的财务情况。

“可你花这么多心思在上面,每个月赚的钱,都不够你吃一餐饱饭……”钟以泽说到这就皱紧眉,意识到自己这话不好听,一时不知道要怎么继续说下去。

好在席宝习惯钟以泽说话直来直去的了,知道他没有坏心,就没有放心上,而是挺看得开地安慰他,“做杂志不像是做生意。”

“我们开学前,我妈就准备到镇上去开甜点店,她那种食品生意,只要口味好、价钱合适,随便宣传一下,总能很快让那个镇上的人知道她的店面,两三个月就能达到盈利的顶峰。可我做杂志,是要从我们这个小小的杂志社集体开始,让平都的潜在消费人群先了解、接受我们,然后他们才会开始主动订阅我们的杂志。

可问题是,我们现在连潜在消费人群都没办法明确,只能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人工推销,被推销说动了才购买第一期杂志的,以后再自主来订阅的几率,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我们接下来好几个月,都要继续这样的人工推销方式,尽可能地培养潜在消费人群。我们俩这周出去做宣传,你也知道这个事不容易做吧?”

可能是从来没缺过钱、从来没什么赚大钱的**,席宝两辈子的第一次创业,一直保持着挺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