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2页)

赵姬被吕不韦赠送给赢子楚时,根本没有怀孕,后来赢政生时也是足月所生。

不过从相貌到胆量再到出生,赢政身上到底背了多少黑锅和谣言啊。

………………

冬去春来。

孟春时节,秦王率领满朝大臣去了咸阳城东面举行祭春仪式,并且象征性的手持耒耜在田野里开垦了几下。

秦王亲自躬耕,表示对农桑的重视,以及对农人的勉励。

咸阳宫里,明夷心不在焉的想着,做秦王也挺累了。

如果想当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需要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的处理政务。

作为有所作为的君主里面最有所作为的那个,秦王更是隔三差五就要加班到夜里。

除此之外,一年四季还有面子工程。

根据周礼,孟春时,君王需要带着文武大臣去东郊祭祀迎春,顺便表达对农业的关注。孟夏时,要带着大臣去南郊迎夏,顺便要巡视土地。孟秋时,要带着大臣在西郊迎接秋天,顺便要选拔将士和判断案子修缮城墙。孟冬时要与大臣一起去北郊迎接秋天,顺便检查各种祭祀。

想想统一六国以后那每天的百二十斤竹简,再加上他自己搞的各种事,也不知道赢政是怎么毅力非凡的从十三岁坚持到四十九岁。

祭天回来以后,赢政就整装待发的想要去骊山春搜,让姬明夷也一同跟着去。

春搜既是在春日里打猎。

明夷对此很迷惑,说道“不是有大灾?”

灾难临头还想着出去打猎,这也心太大了吧?

“今年只有饥荒,明年有蝗灾和瘟疫,蝗灾又引起了明年冬日的饥荒,不过出现征兆也是夏日之事了,春日无事。”赢政说道。

赢政想趁着最后的时刻轻松一次。

明夷心动了。

她不喜欢打猎,但对骊山上的温泉很有兴趣。

既然秦王都这么说了……那就去呗。

秦王带着车队浩浩荡荡离开咸阳,来到骊山。

骊山上面有行宫。

这行宫最初是明夷的诸多不靠谱的祖宗之一——周幽王建造,后来兜兜转转利落到秦国手里以后,又扩建改造了一番。

宫殿如山名,直接叫做骊宫。

一来到此处,走下车驾的嬴政就遥望着宫殿篆书,负手淡然说道“此名不好,将骊宫改名叫做骊山汤为妙。”

周围宦官宫女齐齐一默,随后躬身应诺。

明夷“……”这是什么鬼名字!

同样是骊山上的行宫,汉武帝时的离宫,唐太宗时的汤泉宫,唐玄宗时的华清池,名字一个比一个好听!

怎么到赢政这里就成了骊山汤!

见到已经有人躬身退下,去找匠人执行秦王的命令,明夷立刻勇敢说道“此名字不妥,骊山汤听着就像一道菜肴。”

听到有人反驳,嬴政目光瞬间不悦,冷冷向她看来。

明夷坚决不肯退让,平静对望。

相视数秒之后,嬴政收回目光,甩袖说道“罢了。”

语罢,秦王率先大步走入行宫,连背影都透着一股不悦。

骊山汤哪里不好,他上辈子也是这么改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