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5/7页)

他请求他的亲密朋友莫斯卡伯爵帮助。这位年迈的首相对这段故事的大部分情况还不知道,他听了以后非常感动。

“我替您想办法,让侯爵至少离开五六天,您希望他在什么时候离开?”

过了不久,法布利斯来告诉伯爵,一切都准备妥当,单等着侯爵离开了。

两天以后,侯爵骑着马,从芒托瓦附近的一处庄园回来,几个显然是被雇来报私仇的暴徒把他架走,不过他们丝毫没有难为他。他们把他安置在一条小船上,顺着波河向下航行,走了三天,和从前发生那件出名的吉莱蒂事件以后法布利斯航行的路线相同。第四天,暴徒们很仔细地把侯爵抢劫一空,既没有给他留下钱,也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稍微值钱的衣物,然后把他甩在波河的一个荒岛上。整整两天以后侯爵才能够回到帕尔马的府邸。他发现府邸外挂着黑纱,家里的人都悲痛万分。

这场拐骗进行得非常巧妙,可是结果却十分不幸。桑德利诺被秘密地安顿在一所宏大、美丽的房子里,侯爵夫人几乎每天都去看他。过了几个月他就死了。克莱莉娅认为这是她不忠于她对圣母许下的愿心,受到的一个公正的惩罚。在桑德利诺生病期间,她曾经常常在灯光下看见法布利斯,甚至在白天里还见过他两次,而且她还怀着无限深切的柔情呢!她比她那个如此心爱的儿子只多活了几个月,不过她是甜蜜地死在爱人的怀抱里的。

法布利斯一方面太痴情,一方面又太笃信宗教,所以没有求助于自杀,他希望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重新见到克莱莉娅,但是他聪明过人,不会不感到他有许多罪要赎清。

他在克莱莉娅死后没有几天,签了好几份证书,保证每一个仆人都有一千法郎的年金,而且为自己也保留了同样数目的年金。他把每年将近有十万法郎收入的田地送给莫斯卡伯爵夫人,把另外一些收入相等的田地送给他的母亲,台尔·唐戈侯爵夫人,还把剩余的祖产送给他的一个嫁得很不好的姐姐。第二天,他向有关当局辞去大主教职务以及由于艾尔耐斯特五世的恩典和首相的友谊而陆续担任的一切职务,然后退隐到离萨卡两法里,波河岸边树林中的帕尔马修道院去。

莫斯卡伯爵夫人当时曾经竭力赞成她的丈夫重新出任首相,但是她始终不同意回到艾尔耐斯特五世的国土来。她在维尼阿诺接待她的宾客。维尼阿诺离卡萨-马乔列四分之一法里,在波河左岸,因此是在奥地利国境内。伯爵在那里替她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她在这座府邸每星期四招待所有帕尔马的上流社会的人士,每天招待她的众多的朋友。法布利斯没有一天不到维尼阿诺来。他在修道院里住了一年就去世了。总之,伯爵夫人看上去万事如意,但是在她心爱的法布利斯死后不久,也就去世了。

帕尔马的监狱都空了,伯爵成了巨富,艾尔耐斯特五世受到他的臣民爱戴,他们拿他的统治和托斯坎尼大公们的统治相比。

TO THE HAPPY FEW

◎赛干,意大利古代使用的金币。​

◎法布利斯生于1798年,当时公爵夫人15岁,故事叙述到这时候已经是1822年,所以公爵夫人应该是39岁才对。​

◎方济各会,天主教的一个修会,也叫“小兄弟会”,13世纪初意大利人方济各所创。初起时以贫贱为标榜,会士自称“小兄弟”,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为生。但成立不久,即拥有大量财产。​

◎普利奇涅拉,意大利假面喜剧中的传统人物,狡猾的仆人。​

◎帕尔马乔诺(1504—1540),生于帕尔马的意大利画家玛卓奥利的外号,画过许多祭坛画、神话画和肖像画。​

◎拉丁文,“聪明人一点就醒”。​

◎意大利文,“你们,您”。意大利人习惯用第三人称单数(他,她),而不用第二人称称呼对方,表示客气。​

◎基多(1575—1642),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的肖像画很多,以贝特丽采·钦契的画像为最著名。​

◎克莱莉娅和法布利斯第一次相遇是在1815年,到1822年法布利斯关进要塞,中间实际上相隔7年。​

◎主教指环,天主教主教级以上高级教士戴在手上让信徒们亲吻的大金戒指。​

◎日课,天主教教士每日必须念的一本经书,其中包括各种祷告的经文。​

◎犹滴,古代传说中的犹太女英雄,维杜利城受巴比伦军队围攻,情况危急。寡妇犹滴出城来到敌军营地,迷住敌军将领荷罗菲纳,把他的头砍下,连夜逃回城里。第二天巴比伦军队败退撤围。事见《圣经》次经的1卷《犹滴传》。​

◎佩鲁贾,意大利中部城市。​

◎终傅圣事,天主教的圣事,包括临终告解、领圣体等。教徒在病重垂危时,由神父帮助行这些圣事,认为这样一来,一生罪恶可得赦免。​

◎拉佐利(1766—1837),意大利医生和政治家。1795年时住在米兰,支持法国政权,因此在联军胜利后,从1814年12月到1818年3月曾遭到监禁,罪名是阴谋反叛奥地利政府。​

◎塔西佗(约55—约120),古罗马历史学家,其文体独具风格。主要著作有《年代记》等。​

◎阿玛维瓦和费加罗是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的喜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人物。费加罗是一个狡猾的仆人,阿玛维瓦是个不很聪明的贵族。​

◎阿米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塔索的史诗《耶路撒冷的得救》中的女主人公。她以自己的姿色征服了基督教英雄里查多,迫使他离开了十字军。​

◎拉丁文,“诏书”。​

◎扬森教派,17、18世纪欧洲天主教内主张改革的教派,与耶稣会对立。其转意指:高尚道德的维护者,卫道者。​

◎莫斯卡伯爵1815年在米兰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见第六章),是一个“整整45岁”的人。如今这些事件发生在1822年,因此伯爵应该是52岁。​

◎意大利文,“水”。指1600年左右制造出来的一种有毒的液体。据说是砒霜的浓缩溶液。​

◎万维台里(1700—1773),意大利著名建筑师。​

◎希波利特,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是雅典国王泰西的儿子,曾经拒绝后母费德尔的爱情。​

◎亚历山大·法尔耐斯(1545—1592),帕尔马-皮亚琴察公国君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将军。法国“胡格诺战争”期间,腓力二世曾经在1590年派他进入法国,帮助法国天主教派,迫使胡格诺派的亨利四世(1553—1610,法国国王)撤除对巴黎的围攻。​

◎特雷维佐,在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斯附近的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