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2页)

店外的街角暗处,有个年约三十的男人悠闲地盘腿坐在地上,头上戴一顶黑色圆顶礼帽,嘴里不断嚷着:“来呀!孩子们最喜欢的来啦!”一面说一面就用嘴吹起一个大气球。气球鼓起来之后,很自然地变成不倒翁的形状。更令宗助叫绝的是,男人随意拿起毛笔在气球表面画了几笔,顿时就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了不倒翁的眼睛和嘴巴。而且气球吹胀之后,再也不会缩小,随意放在指尖或掌心,都能站得稳稳的。只要用牙签戳进气球底部的小孔,不倒翁就“嗖”的一声,又变回吹气前的模样。

路上行人往来匆匆,虽有几个人从男人面前经过,却没有一个人驻足观赏。戴圆顶礼帽的男人就那样独自盘坐在繁华街头的一角,宛如周遭的事物都跟他无关,不断嚷着:“来呀!孩子们最喜欢的来啦!”并把不倒翁一个个吹得鼓胀起来。宗助掏出一分五厘向男人买了一个气球,又让男人帮他把气球缩小,收进袖管里。这天宗助原想找家比较卫生的理发店,把头发剪一剪,却没有遇到理想的店,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他只好重新搭上电车,打道回府。

电车到达终点之后,宗助将车票交给司机。这时,天色正在逐渐转暗,越来越多的阴影出现在蕴含湿气的街头。宗助握住车里的铁杆正要下车,突然袭来一种冷飕飕的感觉。跟他一起下车的乘客,正在分头离去,人人都非常忙碌似的向前赶路。宗助抬眼望向街道尽头,左右两边的民宅屋檐下冒出阵阵白烟,不断飘向各家屋顶。宗助也迈开步子,快步朝着树木较多的方向走去。他想到这个星期天,还有这么令人舒畅的天气,马上都要结束了,心中不免升起一种世事无常的寂寥。接着,他又想到从明天起,自己这副躯壳又得跟往日一样拼命干活。转念至此,他突然对今日这半天的生活感到不舍,而这星期剩下的六天半里,自己又得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这种日子又是多么无聊!宗助迈步向前走去,脑中不断浮现各种形象:那个日照不足、缺少窗户的大办公室,身边同事的脸,还有上司呼叫“野中,你过来一下”时的嘴脸。

走到一家叫作“鱼胜”的小酒馆门前时,宗助继续向前,又经过五六家商店之后,拐进一条既不像小巷也不像弄堂的小路,道路尽头有一座高崖,崖下左右两边共有四五间构造相同的出租民房。据说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有一道稀疏的杉木树墙,墙内有一座凄冷的老屋,相传是一位前朝旧臣曾经住过的。后来,崖上有个叫坂井的男人买下这块地,很快就掀掉了老屋的茅草屋顶,砍倒了杉木树墙,并在此建起了现在这几栋新房。宗助家就在这条小路的尽头,位于巷底的左侧,虽说位置正处崖下,有点阴气森森,但因为距离道路最远,环境倒是比其他几户更为清幽一些。当初宗助是跟妻子商量之后,特意选中这间屋子租下的。

七天休一次的星期天快要结束了,宗助只想早点洗个澡,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再把头发剪一剪,然后悠闲地吃个晚饭。想到这儿,他匆匆拉开自家的木格门,只听厨房那儿传来碗盘碰撞的声响。宗助正要踏进屋子,一不小心,踩在小六随意扔在门口的木屐上。他弯下身,正要把木屐摆回原位,只见小六从房间里走出来,厨房那儿也传来阿米的声音。

“谁呀?你哥哥吗?”阿米问。

“哦,你来了。”宗助边说边走进客厅。刚才从他寄信后到神田散步,再搭电车回家的这段时间当中,他脑中甚至连小六的“小”字都不曾出现过,现在看到小六,心里不免感到有点歉疚,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

“阿米,阿米。”宗助把妻子从厨房叫到面前。

“小六来了,应该给他做点好吃的吧。”他向妻子吩咐道。妻子正忙得不可开交,拉开厨房的纸门后,也顾不上关门,就直接跑到客厅门口。一听丈夫吩咐的是自己早已知道的事情,便立即应道:“是啊,马上就好。”说完,阿米就要返回厨房,但走了一半,又回到客厅来。

“对了,小六,麻烦你帮忙关上客厅的窗户吧,再把油灯点起来。我跟阿清现在手里都没空呢。”她向小六拜托道。

“好!”小六简短地答着,站起身来。后门传来阿清正在切菜的声音。接着又听到“哗啦”一声,不知是热水还是冷水被倒进水槽。“夫人,这要放在哪里?”有人正巧开口询问。“嫂嫂,剪灯芯的剪刀在哪儿啊?”小六也问着话。还有沸水溅在炭炉上发出“嗞嗞”的声响。

宗助沉默着坐在昏暗的客厅里,两手覆在火盆上取暖。火盆里,只有露在灰烬外面的火炭闪着火红的光芒。这时,后面山崖上传来房东女儿弹琴的声音。宗助心有所感似的站起身,走到回廊边拉开了雨户(5) 。屋外那几丛黑黝黝的孟宗竹使天色看来更暗,竹丛上方的天空里,几颗星星正在闪烁,而那钢琴的声音就是从孟宗竹后方传来的。


(1)  劝工场:现代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的前身。明治、大正时代起,日本开始将许多商店聚集在一块儿集体经营,通常是由贩卖日用品、杂货、玩具等货品的商店构成。

(2)  蛮壳族:针对明治初期“高领族”而出现的名词。“高领族”(haikara,通常用日文片假名标示)是指率先接受文明开化风气影响,采取西洋服饰、谈吐、行事风格与生活方式的一批人。这个名词据说是从明治时代男性服装流行的高领(high collar)衬衣而来。而当时对“高领族”怀有抗拒感的另一批人则创造了“蛮壳族”(bankara,亦用片假名标示)。这个名词,据说最先由以第一高等学校为主的旧制高等学校的学生发明。“蛮壳族”最典型的形象为“敝衣破帽”,高底木屐,腰挂手巾,长发披肩……这种粗鄙形象所要表达的意义是“追求真理时不被事物的表象蒙蔽”。

(3)  蝙蝠伞:洋伞的代称。洋伞刚从西洋传入日本时,金属骨架配上布制伞面撑开后,很像蝙蝠撑开翅膀,因而得名。

(4)  半襟:和服里面的内衣衣领因直接触及肌肤,容易留下汗渍等污垢,清洗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日本人穿和服的时候,需要在领口包覆一块护布,叫作半襟。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易于清洗,后来又发展出各种颜色、各种刺绣等具有装饰功用的半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