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3/3页)

这天晚上,他虽然看到路上电车响着铃声往来奔忙,却一反平日作风,不想去乘车。他也忘了疾步猛进,去跟那些各怀目的的路人争先赶路。不仅如此,他甚至开始反省,自己生性懒散,整天只想漂泊鬼混,而这种状态要是长久下去,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想到这儿,他不禁为自己的未来暗自烦恼起来。以往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件事:岁月能够愈合任何伤口。这是他从亲身体验当中学到的处世格言,早已深深铭刻在心。但这句格言的价值却在前天晚上彻底崩溃了。

黑夜里,宗助一面迈步前进,一面专心思索,如何才能从现在这种心境中脱逃出来。他觉得自己正处于一种既胆怯又不安,既焦虑又浮躁,胸襟过窄又爱钻牛角尖的状态。心底承受重压之下,宗助脑中唯一能够思考的,就是解救自己的具体手段,他决定除去那些造成重压的原因,也就是说,把自己的罪恶与过失跟眼前这种心境之间的关联切断。当他思索时,脑中已经没有余裕去顾虑其他的人与事,完全是以本位主义的想法在思考。到目前为止,宗助始终是以忍耐处世,但是从现在起,他必须积极重建新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不能只是挂在嘴上或是藏在脑中,而必须是一种能让心地变得坚实的人生观才行。宗助在嘴里反复嘀咕着“宗教”两字,但是话音从嘴里发出之后,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宗教”这种虚无的字眼,就像一股自以为抓在手里的烟雾,一松手,烟雾早已不知去向。想到了宗教,宗助脑中又唤起往日“参禅”的记忆。从前住在京都时,有个同学曾到相国寺去参禅,当时宗助还讥笑人家吃饱饭没事干。“这年头,居然搞这玩意儿……”他在心底暗笑,后来看到那位同学的行为举止跟自己并没有什么分别,心中就更加蔑视他了。

宗助现在才明白,那位同学肯定是出于某种动机,才不惜花费时间到相国寺去参禅的。那种动机跟自己对他的蔑视比起来,不知有多宝贵呢。想到这儿,宗助对自己当时的轻率深感羞耻。

“如果参禅真的像自古相传的那样,能令人步入安身立命的境界,那我倒是可以向官署请十天或二十天的假,也去尝试一下参禅。”宗助想。但是对参禅这项活动,宗助却是个十足的门外汉,所以心中虽然冒出这种念头,却想不出更具体的计划。

宗助最后还是走进了家门。当他看到一如既往的阿米和小六,又看到一如既往的起居室、客厅、油灯和橱柜,宗助不禁深深慨叹:原来刚才到现在,在这四五个小时里,只有自己不是一如既往。火盆上放着一个小锅,热气不断从锅盖的缝隙里冒出来。火盆的一侧,宗助平日坐惯的位置上放着一块他平日用惯的坐垫,坐垫的前方,则端端正正地摆着他的碗筷。

宗助打量着自己那个被人故意倒扣着的饭碗,还有这两三年以来,每天早晚都已用惯的筷子。

“我不用再吃了。”宗助说。

阿米显得有点意外。“哎哟,是吗?因为你回来得太晚,我就猜你大概在哪儿吃过了,但又怕你还没吃……”说着,阿米用抹布抓着锅柄,把锅移到壶垫上,然后叫阿清把碗筷餐盘收回厨房。

以往,宗助像今天这样下班后又到别处办事,弄到很晚才回家的话,总是一进门,就把这天的大致遭遇告诉阿米,而阿米也会等着宗助向自己报告。但是宗助今晚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把自己在神田下车的事告诉妻子,就连他走进牛肉店强迫自己喝酒的事,也完全没对妻子提起。阿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仍像平日一样向宗助问东问西,提出各种疑问。

“也不知为什么,反正我就是想吃牛肉,所以走进了那家店。”

“你是为了帮助消化,才故意从那儿走回来的?”

“嗯,是啊。”

阿米忍俊不禁,宗助看她这样,心里反而更加难过。半晌,宗助问阿米:“我不在的时候,坂井先生到我们家来找过我吗?”

“没有。为什么问这个?”

“因为前天晚上去他家的时候,他说要请我吃饭。”

“又要请你?”

阿米愣了一下。宗助没再继续往下说,径自上床去睡了。脑中似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掠过,他不时地睁开眼,看到油灯跟平日一样已经捻暗灯光,放在凹间地板上。阿米似乎睡得很熟。最近宗助一直睡得很好,反倒是阿米曾有好几个晚上为睡不着而烦恼。宗助紧闭双眼,耳朵清晰地听到隔壁传来的时钟声响。一想到自己正在无奈地被迫倾听那声音,宗助心里就更觉得烦闷。时钟最初是连续敲了数响,接着,又传来仅有的一声“当”。那低沉的钟声就像彗星的尾巴,毫无目的地在宗助耳中反复回响。不久,时钟又敲了两响,钟声听起来十分寂寥。就在宗助倾听钟声的这段时间,他在心底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如何,他都得让自己活得抬头挺胸。等到时钟敲响三点的时候,宗助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好像听到了钟声,又好像什么也没听到。到了四点、五点、六点的时候,宗助早已沉睡不醒。但他做了一个梦,看到整个世界都在膨胀,天空像海浪似的缩胀自如,地球像一个吊在丝线上的圆球,画着极大的弧形在空中摇晃。梦境里的一切都受制于恐怖的恶魔。到了七点多,宗助突然从梦中惊醒。阿米跟平日一样,面带微笑地跪在他的枕畔。黑暗的世界已被光明耀眼的阳光赶得不见踪影。


(1)  义太夫:十七世纪江户时代前期,由大阪的竹本义太夫创始的一种“净琉璃”。现已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