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2/2页)

××××××

太阳的热量仿佛要把大地烤裂。没有一丝风吹动橄榄树的树叶……山岗的清香早已消散。石头热得在呻吟。八月的天气压着加加诺高地,无疑是一种天命……

一头驴子在土路上慢慢走,忍气吞声转过道路的每个拐角,什么东西都摧残不了它的顽固……骑在驴背上的人像受到古老诅咒的一个影子,被热气熏得麻木鲁钝,任凭坐骑把他俩怎样带到这条路的尽头……

小说一开始荒凉、凝重、神秘,空气中弥漫一种威胁,很像伊斯特伍特主演的西部片;但是这里不是美国亚利桑那,而是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地区,贫瘠得像卡洛·莱维写的《基督不到的地方》——埃博利,连大多数意大利人都不知道在哪儿。洛朗·戈代选择这块地方,因为他的妻子出生在那里,他几次随她去老家度假,那里的毒日头、红土地、剽悍的民风、保守的习俗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叫蒙特普西奥的小镇。

骑驴的汉子十五年前因偷盗而关进了监狱,刑满释放后第一件事要去寻找那时单恋的女子,即使为此冒生命危险也不顾。当他走到她的屋前敲门,一个女子开门后放他走进了昏暗的小室。女子眼里露出惊讶的神情后也就顺从了。外来人跟一个孤单的女子私通,这件事不幸发生在世风硗薄的村子里,在村民看来这是不折不扣的强奸,也是对他们的侮辱。男子走出小屋准备骑驴离去时,村民截住他,用石头砸他。他奄奄待毙时从别人骂声中听到,跟他做爱的女人不是他钟情的菲洛美娜,而是她的妹妹伊玛科拉塔。菲洛美娜早在他入狱后不久病死了。

伊玛科拉塔因此怀了孕,分娩后几天也就去世。婴儿只是在好心的神父唐乔尔乔愤怒干预下,才没有当作孽种弄死。私生子洛可长大后成了一个残忍高傲的江洋大盗。

就是在受命运作弄的真情与误会中,开始了斯科塔家族三代人背负着原罪与诅咒的沉重传奇。

这不是钟鸣鼎食家的传奇,而是筚路蓝缕者的传奇。洛可留下的三个子女在唐乔尔乔的帮助下,离开这片除了橄榄树以外寸草不生的土地。他们试图到新大陆去寻找机会,但是在纽约湾艾利斯岛上进关时,妹妹卡尔梅拉因健康原因被拒绝入境。两位哥哥也放弃做移民,三人带了这个秘密灰溜溜地回到他们备受歧视的蒙特普西奥。

斯科塔兄妹在家乡的沙地上茹苦含辛,靠着亲情相濡以沫地生活。人唯在爱情与死亡面前,是平等的。但是对斯科塔家人,爱情很吝啬,死亡也非常唐突。始祖吕西亚诺爱上菲洛美娜十五年,为此死于乱石下,了却他相思的则是独守空房的伊玛科拉塔。“一具尸体与一个老处女”的私生子洛可,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这在他是对世界的报复,他娶了个他显然不思与之沟通的聋哑女。第三代女儿卡尔梅拉是书中的主角,家族的秘密通过她的口述而保留了下来。拉法埃莱一辈子暗恋着她,晚年对她的爱情表白,她却不知道如何回答,从此也不再说话。只是在他下葬时对着他的棺盖按上一个吻。据作者说这已够使拉法埃莱在棺木里微笑了。卡尔梅拉在地震中被裂口吞没。

她的长子埃里亚失恋之下,放火烧毁母亲一生的心血,在重振家业中才得到劳动的满足和情人的爱情。次子多那托在帮助一名女子偷渡时,记下了她的名字阿尔芭,从此这个名字成为他孤舟夜航中的一颗启明星。他最后在光芒万丈的海面上,面对烈阳,如在炉火中那样熔化在海水里。

对于一生来说,这点幸福多么微不足道,但是斯科塔家族的后代保持人的尊严,忍受命运的歧视,不求上帝的怜悯,付出自己的血汗,守着自己的乡土甘心做“吃太阳的人”。生的艰辛,只有用人的豪气来化解。在人生硗薄的土壤上,欲望这朵花永远新鲜滋润。

××××××

洛朗·戈代的写作深受古希腊诗风的影响。他自有一种文笔,一种叙述方式,对简单的事物挖掘诗意,在平凡的题材里找出普遍意义。

《宗戈国王之死》写得像叙事诗,《斯科塔的太阳》更像一首史诗。语言简约,叙事则完全像在写侦探小说,各个章节一环扣一环,阅读时只希望赶快知道下一章的内容,这是一部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

到目前为止,洛朗·戈代的小说似乎比戏剧取得更大的成功。记者问他会不会今后专注于小说。他说他依然会进行这两方面的创作,“这是两个相互封闭的世界。在剧院里永远看不到出版界的人,戏剧界的人也很少阅读小说。这两者对我来说可以是一种调节。写小说可以使我摆脱对舞台的依赖。可以不用老是等待有没有人来演出我的剧本。”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勤奋谦逊的青年作家,今后能在这两个封闭的世界穿梭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