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是我,奥斯曼大师(第6/7页)

[1]布哈拉:中亚历史名城,位于今乌孜别克斯坦境内。

[2]乌孜别克人在中亚地区建立昔班王朝(1507—1597),阿布杜拉汗是该王朝君主之一,在位时间不详,伊朗史籍记载曾于1526年和1530年两度攻占伊朗东北部的霍拉桑地区。昔班王朝以布哈拉为都城,其君主们网罗大批细密画家在自己的宫中,形成布哈拉画派。布哈拉画派在风格上承继赫拉赫画派,是帖木儿王朝绘画传统的最后一丝余光。

[3]这个故事蕴涵深奥的苏非神秘主义玄理,即“梦境喻”;另一个世界对于处于这个世界中的我们来说,大家都认为如梦境一般是虚幻的,但其实是真实的实在,并且比这个世界更加美丽。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之眼失明。

[4]伊朗萨法维王朝(1502—1735)开国君主伊斯玛仪一世(1502—1524年在位)于1516年率军征伐乌孜别克人的昔班王朝,越过阿姆河,抵达布哈拉。在布哈拉城下被乌孜别克人打败,乌孜别克人趁机直下赫拉特和霍拉桑(呼罗珊)。不久,伊斯玛仪一世重整旗鼓,再伐乌孜别克人,乌孜别克人闻风逃回布哈拉地区。伊斯玛仪一世收复失地。

[5]此外与史实不符。萨姆·米尔扎并非伊斯玛仪一世之弟,而是其第三子,曾于1550年著有波斯诗学著作《萨来之礼》。伊斯玛仪一世去逝后,由其长子塔赫玛斯普一世继位(1524—1576年在位)。昔班王朝的乌孜别克人于1526年攻占赫拉特和霍拉桑地区。1528年,塔赫玛斯普夺回该地区,并将该地区统治权交给其弟萨姆·米尔扎。因此,塔赫玛斯普一世与萨姆·米尔扎为兄弟关系。伊斯玛仪一世曾有两个兄弟,但都在早年就被杀害,伊斯玛仪一世为报父兄之仇,于1486年7月举事起义,时年不足13岁,经过一番征战,于1502年建立萨法维王朝。

[6]阿米尔·霍斯陆 (1253—1324),著名印度波斯语诗人。其父避蒙古人入侵之乱逃入印度。当时印度北部通行波斯语,在文学方面深受波斯影响。阿米尔·霍斯陆仿效内扎米·甘加维的《五卷书》创作了五部长篇叙事诗。

[7]凯·哥巴德:印度北部早期突厥苏丹王国君主,1287—1290年在位。凯·哥巴德的祖父巴勒班(1266—1287年在位)为了彰显自己家族世系显赫,给自己的孙子们都取的是伊朗上古时期帝王们的名字。凯·哥巴德即是菲尔多西《列王记》中伊朗上古时期的一位著名君王。巴勒班去世后,群臣将其在德里的孙子凯·哥巴德推上王位。但凯·哥巴德沉腻酒色,不理朝政,其在孟加拉任总督的父亲布拉格汗闻知儿子花天酒地,便前往德里规劝。凯·哥巴德则忧其父亲威胁其王位,便动身前去迎父。父子二人在萨尔朱河畔相会。诗人阿米尔·霍斯陆的《双星相会》即是记述这次动人的会见。

[8]谢赫·阿里·礼萨:即谢赫·阿里。伊朗人名字较长,有教名、本名,往往后面还挂父名和祖父名,前面则冠尊称。这里“谢赫”即是尊称,一般用于德高望重者。

[9]此处恐怕有误。在菲尔多西的《列王记》中,伊朗国王洛赫拉斯帕之子古什塔斯帕逼父退位,自己登基。之后,古什塔斯帕一则记恨鲁斯坦姆当初反对其父继位,二则又担心自己的儿子伊斯凡迪亚尔逼宫,于是派伊斯凡迪亚尔前去征讨鲁斯坦姆,欲一箭双雕。鲁斯坦姆用开叉树枝作箭,射瞎了伊斯凡迪亚尔双眼,因箭上有毒,伊斯凡迪亚尔不久便死去。波斯语“伊斯凡迪亚尔”的拼写为Esfandiyar,“亚历山大”的拼写为“Eskandar”,二者相近,弄混了。鲁斯坦姆与亚历山大没有生活在同一时代。

[10]阿拉维教派: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之一,受基督教影响,祈祷时进圣餐,饮圣酒,过圣诞节和复活节,流行于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亚历山大地区、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萨法维王朝信奉的是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支派”追随的是萨法维苏非教团,并非阿拉维教派。

[11]伊朗萨法维王朝君主的缠头巾惯用红色,源自该王朝开国君主伊斯玛仪一世的父亲哈伊达尔的军队官兵皆戴红帽,帽上缀有十二根红色流苏,代表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因此,被称为红头军,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苏非教团萨法维教团,与阿拉维教派没有关系。

[12]鲁特非:著名突厥语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细密画大师,具体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帖木儿王朝沙哈鲁(1405—1446年在位)和乌鲁·贝克(1447—1449年在位)统治时期。

[13]相当于公历1445年。

[14]穆沙非:帖木儿王朝沙哈鲁(1405—1446年在位)宫廷画坊中的著名细密画大师,具体生卒年不详。

[15]拜松古尔:沙哈鲁的长子,是著名的赫拉特大图书馆的实际管理者,但英年早逝。沙哈鲁共有五个儿子,除了儿子乌鲁·贝克之外,全都英年早逝,死于沙哈鲁之前。史书对未能继位且无重要事迹的王子一般较少记载。注者未能查阅到关于拜松古尔之兄弟穆罕默德·朱齐的详细资料。

[16]哈里尔:1477—1478年任白羊王朝君主。

[17]叶尔孤白:1478—1491年任白羊王朝君主。

[18]萨姆·米尔扎:伊斯萨法维王朝开国君主伊斯玛仪一世之第三子。

[19]察德兰:今伊朗阿塞拜疆乌鲁米耶湖与大不里士之间的荒原。

[20]阿布杜拉·哈特非:卒于1520年,伊郎霍拉桑地区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还仿效内扎米创作《五卷书》,完了其中的《蕾莉与马杰农》、《霍斯陆与席琳》,其余三卷未能完成。

[21]伊朗萨法维开国君主伊斯玛仪一世于1510年底占领赫拉特。

[22]这里指塔赫玛斯普国王为自己制作的带细密画插图的《列王记》。《列王记》是菲尔多西创作的史诗。

[23]苏莱曼大帝于1532、1546、1553年三度与伊朗萨法维王朝交战,前两次一度攻占过大不里士,第三次并未能攻占大不里士。双方于1561年互遣使者议和。

[24]即塞里姆二世,1566—1574年在位。

[25]塔赫姆勒斯:菲尔多西《列王记》中伊朗上古时期的国王,在位30年,降魔伏怪,开恩不加杀害。众魔怪为报恩教塔赫姆勒斯近30种语言文字,提及具体名称的有罗马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粟特文、中文、巴列维文。希腊文没有被提及。

[26]在菲尔多西《列王记》中,鲁斯坦姆打猎之后,酣然入睡,坐骑被几个图兰人盗走,鲁斯坦姆一路追踪寻找,来到图兰的属国萨曼冈。

[27]在菲尔多西《列王记》中伊朗上古时期,佐哈克当政,肆意为恶,实行暴政。伊朗王室后裔费里东长大成人后,率军前去讨伐佐哈克,遇底格里斯河挡道,船工因执行佐哈克命令,不肯摆渡。于是,费里东率军骑马冲入河中,河水虽猛,却不沾身,费里东军队顺利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