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化学药品之诱导(第3/3页)


[1]《吠陀》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又译为“韦达”,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2]因陀罗,《吠陀》上记载的众神之首。

[3]欧文·佩奇(Irvine Heinly Page,1901—1991),美国生理学家,长期研究高血压,在该领域极其有名。早年曾经研究过大脑神经化学。

[4]恺撒威廉研究所(Kaiser Wilhelm Institute),德国知名科学研究机构,始建于1911年,位于柏林,二战期间与纳粹关系密切,1946年机构解散。

[5]大卫王(King David,前1040—前970),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

[6]乌羽玉(Peyote),一种细小无刺的仙人掌,含有精神生物碱,很早就被美国原住民用作宗教致幻剂。

[7]哈希什(Hashish),一种用印度大麻榨出的树脂。

[8]LSD,一种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致幻剂。

[9]异丙烟肼(Iproniazid),治疗抑郁症药物。

[10]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神经中枢及周边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神经传导物质。

[11]硫喷妥钠(Pentothal),一种麻醉剂。

[12]异戊巴比妥(sodium amytal),一种精神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