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2/2页)

“柳兄所言,确实在理。”

陆辞叹了叹,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管家顺利完成主家交代,也大大地松了口气,目送载着陆辞的船只行离后,便回去向孙父汇报了。

孙母还盘算着如何叫女儿偷偷见上陆辞一面,就得知这一噩耗,当然不依不饶,大闹了孙父一场。

孙父任她乱发脾气,听了一阵不耐烦了,干脆躲进书房里,但关乎女儿之事,却坚决不肯松口的。

他隐隐约约觉得,陆辞看着虽随和孝顺,可骨子里,怕不是个好惹的。

要真是好拿捏的人,就不可能在这么轻的岁数时,就敢孤身乘船远下,途中还未出过任何乱子了。

孙父暂还不知,自己因一贯的谨慎,而无意间成功避开了被进一步折腾的噩运……

下人在打扫清正居,见桌上摊着墨痕干尽的三张纸,也不敢随意丢了,就拿给了孙父过目。

孙父固然上过几年私塾,背书是不成,吟诗也吟不出,但单是字的话,倒是认得不少的。

“单瞧这字,倒是写得比大郎的漂亮多了。”

他头个感叹便是如此。

一张写着‘萧何韩信’,一张写着‘君子载物’,还有一张,则是‘南北’。

他仔细瞧了又瞧,也摸不着头脑,等孙静文回来后,又召了一起看,还是得不出结论。

孙静文生怕孙父又因他答不出所以然来发火,果断道:“怕不是表弟练字时随便写的,根本没有深意,何必费神研究?”

孙父也大概猜是如此,只板着脸训道:“成日见你瞎逛,念书时也不勤勉,现连你表弟这一手字,都要比你的好上不知多少。”

孙静文打了个哈哈,搪塞过去了。

因这字写得着实好看的缘故,孙父不自觉地在书房里摆了几日,最后才着人收拾了。

被安排去处理此物的下人,也喜这字,便没舍得丢掉,便随意收在家中。

直到某日,他那妻子去庙会上支了摊子,卖些杂物时,不慎将它夹带出来,才被一挑选货物的士人看见。

那士人盯着它琢磨片刻,很快回过味来,忍不住笑了:“你怎连这也拿出来卖?”

汉初三杰,唯缺张良;君子载物,所凭厚德;东西南北,唯有南北。

不正是骂人缺德少良,不是东西么?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这几句话的灵感来自吕蒙正,也就是北宋初期三登相位的状元。

他少年时期过得穷困潦倒,无比贫苦,写下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

上、下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批的意思则是“没有东西”。《假装生活在宋朝》

2.荫补:包括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嫡系亲属,以及兄弟,叔伯,母舅等血亲,都可以提供荫补机会。但如果关系比较疏远,官阶也就有着差别。荫补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当然远远比不上科举考进去的优越,但也还是能算一种助益了。《宋代科举社会》p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