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第2/3页)

他当初是尊重狄青从武的意愿,才将其送入兵营,好随其他兵士一同训练的。

强度固然增大,但狄青向来心志坚定,颇能吃苦,几个月下来更是适应良好,他才放了心,少了对其的关注。

然而就将视线移开了个把月,狄青怎就被人送到这刀枪无眼,时刻有性命之虞的城墙上来了?

只是看狄青如此认真,又是大敌当前的节骨眼上,当着一干兵士的面,陆辞不好问责。

他简单地点了点头,旋即平平静静地看了李超一眼。

李超自知这事儿办得不好,本就心虚,被陆知州淡淡投来这一瞥时,背脊上更是泛起一层薄薄冷汗。

他硬着头皮,跟着陆辞来到人少处,道:“某自作主张,不敢做辩解。只恳请知州若要责罚,等在吐蕃军退后再作清算也不迟,届时某绝无二话,俯首认罪。”

陆辞无奈道:“我一句话还没说,你倒自觉,都将罪给认上了。”

李超一听陆辞这口吻,顿知并未真正怪罪的意思,那颗悬着七上八下的心就放下大半。

他苦笑着解释道:“不瞒陆知州,您那弟弟,可是个我从未见过的好苗子。之前也不知他师从何人,只在营房里待了这么一阵子,单那手漂亮箭法,就已比大多军士要强太多了。现吐蕃急袭,正是人手短缺时,他又自动请缨,我一时想岔,才依了他的……”

陆辞清楚狄青虚岁虽才十五,但人却是个极独立警醒,颇有主张的。

李超的话,他自是全无怀疑。

而且木已成舟,他当时未能阻止,如今才将狄青强行撤下来的话,显然更不妥当。

安抚好忐忑的李超后,陆辞将狄青召来,只说了几句话。

“你在我眼里,一直是个有主意,知分寸的。”陆辞温和地看着狄青,这相识时还需他俯视的半大少年,居然已能平视对话了:“你难得自作主张一回,也怪我粗心大意,索性随你一次。只令你在逞能之前想想,立功无需急于一时半刻,但你若有了丝毫差错,我可就无颜向你爹娘交代了。”

狄青敏锐地听出陆辞口吻中的无奈,心里顿时一凉。

他脸色唰白,浑身都僵硬了一般,全然不知所措。

却是陆辞高估他了——在涉及公祖的事上,他行动多以本能为主,并未想那么仔细。

他听得敌袭的消息后,头个反应就是公祖要有麻烦。

若是从前,他有着不能给公祖添乱的自知之明,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但在经历过这些时日的辛苦训练后,他不止武艺上大有进益,心境上也跟着突飞猛进了。

平日里,他虽闷不吭声,却悄悄拿自己同身边人做着对比。

这一比下来,他本就不是迟钝人,立马就能意识到,其实如今的自己所能派上的用场,已比一寻常兵士要大上许多了。

既然如此,他当然不能再躲在公祖身后,而得挺身而出,为公祖分忧才是。

然而,刚因好不容易能回报上公祖一星半点感到雀跃的狄青,很快就因这话而清醒过来,才意识到自己大意之下,究竟忽略了什么。

他想当然下的轻率举止,叫公祖多为难啊!

狄青越想越觉羞愧,几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

他面红耳赤的模样落在陆辞眼里,就知他将事态想得太严重了。

陆辞一开始虽有所误解,但到此时,哪儿还瞧不出来这傻小子根本不是因为急于立功,才瞒着他穿上步卒战衣,而纯粹是想替他排忧解难罢了。

“你啊。”

陆辞笑着地摇了摇头,习惯性地想揉揉狄青脑袋,以缓和一下气氛。

却很快发现,以俩人目前近乎一样的身量,这动作已不太合适了。

他极自然地将手一沉,就要落在狄青肩上。

狄青反应要更快一些,想也不想地将脑袋一低,方便陆辞揉得方便舒服。

“……”既然对方这般自觉,陆辞便顺手在他脑袋上揉了一把,笑道:“莫要胡思乱想。我如何不知你想助我一臂之力的心意?同你说开,也并非是要怪罪于你。只是你年岁尚轻,想事往往不够全面。下回再如此行事前,你当先与我做商议,才好做出最妥当的安排。”

看狄青情绪仍是低落,愧疚得无以复加的模样,陆辞也不多劝,而是唤了一军尉来,当着狄青的面,将他近来在军营中的成绩问了个一清二楚。

“既然他长于操弩骑射,就莫着步卒衣了。”

陆辞在了解狄青所长后,当机立断,临时将他调入李超所领的飞鹰营,以便他发挥所长。

放在平日,要进入最为精锐的飞鹰营,必定要经过一番严苛筛选。

但事急从权,陆辞做出这一决定时,所有人都反应平静,并无反对之意。

毕竟这些天来,狄青在营房中历练的优异表现,众人都看在眼里,李超更是对此一清二楚,多加赞赏的。

哪怕不冲着陆知州的面子,营中能多这么一位看重的好苗子,他也毫无异议。

况且,陆辞是明摆着要费心血培养这位义弟的,闲暇时也没少见狄青念书背诵写文章,想必是要走贡举的路子,又如何会同他们这些从伍的泥腿子有冲突。

而狄青的心绪也随着陆辞的态度变化和安排,一道大起大落。

他满心以为,自己乱作主张,给公祖惹了麻烦,不挨顿训斥已是公祖善心,当然不能继续留下。

却不想峰回路转,陆辞问清楚情况后,就将他转调到更便于他发挥本事的飞鹰营了 。

等换上飞鹰营的军服,握着最熟悉的兵器,重新站在城墙上后——

狄青面沉如水,侧身眯眼,手持寻常人根本拉不开的九斗强弓,轻轻松松地就拉了个满月。

他身边的其他飞鹰营兵士还来不及反应,就听得耳边‘啪’一声再熟悉不过的脆响。

箭如流星,鹤舞霜翎。

正中位于三百步开外,嚣张冲在队列最前的那名吐蕃兵,将其利落射落马下。

对耳畔此起彼伏的叫好喝彩声,狄青置若罔闻。

三百步的定射距离,对因陆辞激励才学射不久的普通步卒而言,显然难于登天。

对精于弓弩的飞鹰营军士而言,对此距离能有把握的,也是寥寥无几。

看狄青那漂亮一箭,连李超都为之眼前一亮。

他也不敢打包票能一箭射中,但看狄青毫无得意的从容神态,却不似侥幸得之。

狄青毫不在意他们的反应,专心致志地盯着越发逼近的吐蕃兵,很快选定了下一个目标。

他看都不看,手底下取箭的速度却是飞快,很快再次引弦弯弓,将又一名吐蕃骑兵射落马下。

——三万吐蕃兵,又能如何?

只要给自己三万支箭,他便不惧射个三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