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第2/2页)

欧阳修下意识地听从了。

已过而立之年的陆辞经宦海与沙场的历练,一身气势越发沉凝,不怒而威。

当他微微笑着凝视一人时,哪怕心境平和,无意恫吓,也往往令人心生憷意,不敢轻犯。

欧阳修紧张地坐下许久,才猛然意识到来时的意图,手忙脚乱地将险些捏皱的文章从袖中取出,慌慌张张地按平。

陆辞信手接过,一目十行,很快就读完了。

今年省试,他虽非是主考官,但主考官的人选也在昨日于中书定下,此时此刻,人应已被捉去锁院了。

那位主考,还真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人。

以欧阳修既华丽又不失风趣,并具辛辣的文章风格……

陆辞莞尔一笑。

应很能对上柳兄的胃口吧?

欧阳修眼巴巴地等着他发表批阅意见,他便认真思索一阵,提出几条。

望着对方面露恍然,接着赶忙埋头按他意见进行修改的模样,陆辞会心笑笑,眼前浮现出十几岁的狄青尚显生涩的面庞。

当时的小狸奴,也是如出一辙的认真。

但明明是年岁相仿的二人,因境遇的改变,出路也是截然不同了:欧阳修连刚起步都还称不上,还在未金榜题名而奋斗时,狄青已是朝中新贵了。

思及此处,陆辞虽还凝视着欧阳修,心神却已不知不觉地飘回了一年多前的那天。

素来要强的寇准破天荒地主动开口示弱,无法令他不想起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家国前景,将重任托付给他的王相。

扪心自问,这趟西南,他的的确确是不必亲力亲为的。

与他初为参知政事时的束手束脚不同,集贤相的话语权也好,将致仕的寇准将带来的后续影响也好,都注定了他留在朝堂,将比再出外任要有利的多。

他之所以要奋力争取亲赴南疆的机会,主要为的,还是要与狄青多些相处的时候。

看来……是要食言了。

当晚,陆辞想明白这些关窍后,很快下定决心。

他不欲多加隐瞒,尽管有些难以启齿,还是向狄青微赧地承认了自己将要失信的事实。

“果然如此。”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狄青却如释重负,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后,由衷地松了口气,又调转头来,宽慰陆辞道:“青得公祖回应倾慕,已是三生至幸……若是为自己一己私欲将公祖带走,哪天说不得要误了家国大事,反倒让青罪孽深重了。”

“分明是我失信于你,”陆辞笑着摇摇头:“说甚么瞎话?”

狄青不由自主也跟着笑了,认真道:“若公祖非要这般做想,那作为补偿,青便斗胆请公祖坐镇后方,好让青好心无旁骛,征伐在前。”

他这些天患得患失,一直觉得此事难成。

眼下尘埃落定,见一直如神祗般算无遗策的公祖失算时,竟是无比轻松的。

陆辞一直专心观察他面色,见他当真是释然更多,不由欣然一笑:“必然。”

其实他与狄青正值年富力强,在长相厮守前,能各自再拼搏一番,方是此生无憾。

狄青咧嘴一笑,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在心中挚爱的唇上,轻轻落下一吻。

——辞居庙堂,青处边关。

——山高水长,天各一方。

虽将受相思熬,受孤寂熬……

但等迎来真正太平之日,便是二人比肩,相聚厮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