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退还你的……(第3/4页)

[28]的《荷兰共和国的故事》(By Pike And Dyke),这会儿我们还应该知道哪个该上平装书。这些是人们会读的书,从现在起两百年后人们仍然会读,因为它们扣人心弦,语言通俗易懂,毫不掩饰地域特点,书中讲述的是诸如封建动乱和低地国家争取自由的当代主题。曼佐尼的小说正好相反,其背景设在17世纪,实在叫人倒胃口。此外,他热衷于含混不清的语言实验,发明了一种把米兰和佛罗伦萨的方言混为一谈的语言,既非鱼,又非鸟。我当然不会把它作为一种模式推荐给学习创造性写作的青年学生。不过,这还不算最糟的。事实上,我们的作者创作了一个下里巴人的故事,它讲的是一对订了婚的穷困男女,他们的婚姻遭到当地一些最高领主的联合阻挠。最后,他们终成眷属,人人皆大欢喜。考虑到读者需要消化六百页,这个故事有点勉强,撑不起这么大的篇幅。而且,显然还是在普罗维登斯公开讲道时,曼佐尼就言必称上帝,其实早已把他的悲观主义论调全部兜售给了我们(说他是一个詹森理论[29]主义者,是再恰当不过了)。他谈到了关于人性的弱点,以及国家有负于当今的民众,他的思考是极端令人沮丧的。然而,当今的民众所需求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需要更具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而非作者打断叙述,时不时地夹叙夹议,借此滔滔不绝地抒发自己那廉价的哲学思想,或者更糟,展示东拼西凑而成的语言大杂烩,将两个17世纪的赦令穿插在一个半拉丁语和满口假模假样的民间粗话的对话之间,这其实对渴望正面英雄人物的公众是不妥当的。我刚看完休利特的《森林恋人》(The Forest Lovers),此书篇幅不长,语言流畅、颇有味道,现在看《约婚夫妇》,颇费力气。只要翻到第一页就能看出作者要做多少铺垫才能说到正题。他以山水描写作为开头,使用的句法晦涩难懂,如入迷宫,你简直弄不懂他在说什么,其实他可以这样写,这要简单得多,“一天早上,在莱科地区……”因此,正应验了这么一句话:不是人人都有讲故事的天分,能用漂亮的意大利文讲故事的就更少了。

尽管如此,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我要警告你:光第一版就够你卖一辈子了。

《追忆逝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这无疑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也许篇幅太长,但作为平装书系列,它有销路。

不过,若照原样出版是不行的,需要好好进行编辑。例如,标点符号需要重新修改。句子太矫揉造作;有些甚至长达一页。编辑需要下大功夫,把每句句子削减到两到三行的长度,打破原有的段落关系,页面多用些空格,这本书就会大为改观。

如果作者不同意,那就没戏可唱了。若是原样照搬,这本书太……用什么字来形容比较合适呢?……让人喘不过气来。

《实践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 著

我请苏珊看过这部稿子,她告诉我,既然有了巴特,翻译这个康德就没什么意义了。不管怎样,我自己还是看了一遍。一个长短合适、论述道德的书可以非常恰当地编入我们的哲学系列,或许大学还会把它当教材用。但是,德国出版商说,如果要想出这本书,我们不但要包下作者的前一本书——至少有两卷,而且还要买下他正在写的那一本,是有关艺术还是判断力什么的,我并不太清楚。这三本书的书名都大同小异,这样一来,我们必须做成盒装出售(售价可能会高出读者的承受能力);否则,逛书店的人会把书名弄混,心想,“这本我已经看过了。”还记得天主教修会多明我会的《神学大全》[30]吗?我们虽然已经开始翻译了,还是不得已将权利转给席德和沃德有限公司(Sheed & Ward),因为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德国代理商告诉我,我们还必须出康德的一些较次要的作品,这一大堆书还包括天文学。前天,我试着直接给住在柯尼斯堡的他打电话,想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只做一本书,但是清洁女工说主人外出了,说我绝不该在五六点之间打电话,因为那是他散步的时间,三四点之间也不能打,因为那是他午睡的时间,等等等等。我建议不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到头来,他的书会在我们的仓库里堆积如山。

《判决》,弗朗兹·卡夫卡 著

一本不错的小书。颇具希区柯克风格的惊险读物。比方说,书中最后的谋杀就是如此。可能会有不少读者。

不过,显然作者是在有严格审查制度的体制下进行创作的。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含糊其词的指代、对人物和地方不直呼其名?而且,主人公为什么被判刑?如果我们能澄清这些疑惑,让故事的背景更具体(我们需要事实:事实、事实、事实),那么情节就更加易懂,同时也能保证悬念迭起。

这些年轻的作家自以为只要把“在某地某城市的某某先生”说成“一个人”,就算是赋有“诗意”了。真正的写作需要记住老报人关心的五个问题: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编辑,我会说买下来。如果不行,就不能买。

《为芬尼根守灵》,詹姆斯·乔伊斯 著

行行好,告诉办事人员在寄书请人审阅时要多加小心。我是英语读者,而你们却寄给我一本天知道用什么上帝所遗弃的语言写成的书。我换了个封套寄还给你们。

1972年

[1] 因居民罪恶深重而被上帝焚毁的古城,见《圣经·旧约》的《创世记》。

[2] 凡尔纳,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著有《八十天环游世界》。

[3] 《奥德修记》中阿尔喀诺俄斯(Alcinous)的女儿,曾给遭船难的奥德修斯以帮助。

[4] 土耳其古城。

[5] 此名原指希腊挽歌诗人Callinus,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中叶,其作品仅存片段。

[6] 《底比斯》和《埃皮戈诺伊》是两部相关的作品,讲的是比特洛伊战争更早的故事。

[7] 《塞浦路斯歌谣》,据说写的是《伊利亚特》之前的事。

[8] 阿利斯塔克斯,古希腊文献校勘家、语法学家,以对荷马研究的贡献而闻名。

[9] 意为圣徒灵魂在天堂对上帝的直接认知。

[10] 《黄金传说》,13世纪末意大利热那亚大主教多米尼古修道士雅各布·达·瓦拉吉纳用拉丁语撰写而成的“圣人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