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2页)

苏珊已变得非常喜欢她,但她与芬妮不同,对书本没有她那种早年养成的强烈爱好,她不太喜欢伏案读书,或者为求知识而求知识,然而她有一种强烈的愿望: 不让自己显得愚昧无知,而且她具有清醒健全的理解能力,这使她成了最用功、最认真、最自觉的学生。芬妮是她的先知。她的解释和评论,是对每篇文章或每一章历史的最重要的附加部分。芬妮对从前时代的说明,在她心中比高尔德斯密斯[1]的书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她称赞姐姐的说明比任何作者写得更好。早年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必要的。

然而她们的谈话并不始终局限于历史或道德这类高深问题。其他方面也占有一定时间;在次要的话题中,她们时常谈到,或讨论得较多的,是曼斯菲尔德庄园,它那里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娱乐活动,以及庄园上的生活方式。苏珊对文雅和美好的作风天生怀有好感,总是听得很仔细,芬妮也喜欢对这类问题大加发挥。她希望她没有错,然而过不多久,苏珊对她谈的姨父家中的一切产生的强烈羡慕,对北安普敦郡的热烈向往,似乎已在对她鼓舞这种无法满足的情绪发出谴责。

可怜的苏珊在这个家庭中,并不比她的姐姐更能适应。当芬妮完全明了这点后,她开始发觉,一旦她离开朴次茅斯,想到苏珊还留在那里,一定会觉得非常内疚。一个可能在各方面都会变得很好的女孩子,却给丢在这些人中间,这使她越想越伤心。要是她有一个家,可以把她接来,那多么好啊!要是她可以满足克劳福德先生的要求,那么他大概是不会反对这么做的,这也将大大提高她自己的生活条件。她想,他确实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可以想象,他会非常愉快地接受这样一个计划。


[1] 奥利弗·高尔德斯密斯(1730—1774),英国作家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