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梧桐(第2/3页)

那是一个秋夜,丈夫感冒了不能出门,于是我和他姐姐两个人一起去看秋日庙会。那天晚上没有一缕风,远处隐隐有丝竹之声传来。踩着脚下“沙沙”作响的黄色银杏叶,没有话题的我们两个默默地走着。不断有花车、神轿经过我们身边,还有兴高采烈举家出游的人们和路旁一个挨一个的小摊,我们就这样看着沿途热闹的光景一直走到了神殿。与华丽的夏日庙会不同,秋天的庙会更具风情,这也是我钟爱它之处。

我们买了棉花糖和炒面边走边吃。逛着逛着,两人的话也逐渐多起来。姐姐胖墩墩的,同丈夫相比,她对食物更是来者不拒,吃得也更香甜,让人看起来心情很好。而且小摊上的食物被电灯泡照得亮堂堂的,看着都很诱人。这些食物不同于平时,像是专为庙会而制作的玩具一样。

“他肚子也该饿了,买点什么吧。”

这样一想,我打算买份章鱼小丸子。

“看样子挺好吃的,我们也来点吧。”我跟姐姐提议。

“夜市上的章鱼小丸子中间生生的,反而格外香嫩。最好是趁热吃,吃的时候翻翻看,说不定还会意外吃出块章鱼肉呢,不过要小心被烫到啊。”我又告诉她说。

烤章鱼小丸子的大叔灵巧地翻弄着,施魔法似的变出一个个圆圆的小丸子,然后又在上面撒上苔条和酱汁。

我打算把十五个装的那份带回去给丈夫,十个装的那份我们俩先吃掉。

之后我们避开人流,拐到旁边的小路上,我说开吃吧,这时姐姐却说:“给他留十个就够了,我们到那边坐着吃这十五个吧。”

我本想说吃点就够了,多留些给他,可那时姐姐的语气还有那郑重其事的目光忽然让我感到一丝熟悉。我有一个比我年幼许多的表妹,记得小时候领着她逛庙会时,她也常会这样要求。

“好,那咱们就开吃吧。”我答应了。

姐姐那张写满笑意的面孔在夜市灯光的照射下宛如一个孩子。十个和十五个并不只是食物的数量,而是代表着偏爱,可以消除忌妒之心,用它可以称出爱的分量。

我吃得饱饱的,边吃边想:我和他们俩的母亲一定有相似之处。这样想着,我仿佛看到了眼前这个脸上刻满深深皱纹的老奶奶童年时的面孔。她那款式过时的紫色衣服、圆圆的鞋头,还有大大的布包都变得可爱起来。姐姐几年前死了丈夫,唯一的女儿又嫁到了关西,现在除了一个帮佣常来打扫外,就剩她孤身一人生活。我顿时领悟到她反对我们的理由跟刚才的章鱼小丸子同样道理,并不仅仅是在钱上计较,而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亲人,因而害怕失去最珍视自己的人吧。对于他们俩来说,我既是他们的孩子,又是他们的母亲。我将与他们共同分享曾出现在他们生命中的种种故事。具体到今天,就是我又买了份红豆饼捎回来给丈夫,另外同样也包一份给姐姐带回去送人。重要的不是食物,而是在乎对方的那份心意。生活中如果失去了这个,人们就会迅速陷入贪婪。姐姐从那天起不再反对我们,开始经常给我们打个电话。我常想:幸亏没有错误解读那个瞬间,那个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赤裸裸表露出来的瞬间,那个并不常有的瞬间。转过脸不去正视是再简单不过的,然而在深层里却隐藏着赤子般的纯真与可爱。这些都是滋养着我的寂寞给予我的启示。

一天早晨,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的露天桌子旁,一只小狗跑过来,蜷缩着蹲在我的大衣下摆处一动不动。这是只杂种狗,长得古里古怪,喂它面包也不吃,只是像猫一样把头伸过来,似乎是想让我摸摸它。

“把它带回去养着吧。”丈夫一本正经地说。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

“检疫部门那里不知会耽搁几个月呢。那样的话,这只小狗岂不是太可怜了?这里才是它的家,把它带回去对它来说反而更不幸呢。”

说完,我又继续抚摸它的头。它的头真小,瘦弱的身体绷得紧紧的,像是流浪了很长时间。我把满腔爱怜之情都倾注在这抚摸之中,如同自己是饲养了它很久的主人。

“也是。不过要是有它在,我死了就不会只剩下你孤零零一个人了。”丈夫又说。

“什么话!你真是急性子。也有可能先死的是我或者狗啊。”

“话是不错。可既然跟你结了婚,我也要为你打算打算啊。”

“将来的事就别瞎操心了。”

我笑起来。小狗睡着了,重重地压住我的衣摆,但我没有动。暖炉红彤彤的,烤得脸滚烫。在这个冬春交替之际,街上行人的穿戴也是形形色色,有春装打扮的,也有身着冬衣的,还有穿一件毛衣的……大家都像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丈夫特地为狗叫了一份火腿三明治,自己咬了一口就放到小狗鼻子跟前。狗站起来,摇着尾巴把里面的火腿吃掉,之后又伸过头来恳求我的抚摸。就这样又过了一会儿,它嗖地一下起身,吧嗒吧嗒跑开了。

“得到爱的温暖走掉了呢。”我说。

“是啊。”丈夫点点头,一脸落寞。

“觉得寂寞的话,我们生个孩子吧?”

“我光是考虑自己了,不想让孩子把你抢走呢。”他自言自语般嘟哝着。

午后,天阴了下来,越发觉得寒气袭人。闲来无事,我们去了一个叫“光荣之丘”的地方。天气太冷,停车场上好多情侣都躲在车中不愿下来,像是冬日里的小鸟,一动不动紧紧贴在一起,看来也都是到这个美丽却也乏味的小城来度假的。山冈上立着一群硕大无比的青铜雕塑,丈夫看过旅游手册后告诉我,这里描绘的是圣马丁将军率领五千“安第斯军”出发救援智利时的英勇场面。将军四周也有许多雕塑,数不清的人与马匹仰望着苍穹,似乎即将腾空而去。这纷杂的千军万马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栩栩如生,静止不动反倒让人诧异。站在大风中看起来,士兵们的头发和马的鬃毛似乎也都在随风飞舞。

与这份勇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这片土地相伴而生的空虚与寂寞。我久久凝望着这片曾经辉煌、而今归于沉寂的小城。长空近晚,金色阳光从多云的天空漏下,俯瞰远处的街道,那里呈现出一片墨色。群山处处残留着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们在台阶上坐下,眺望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