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犁(第2/2页)

县里的耕牛已经被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全都精神奕奕。估计要不是冬天水太冷,负责喂养它们的人一准会先给它们洗个澡再牵过来!

扶苏抱着手炉好奇地看向一排排精神抖擞的耕牛。

大秦的封地一直在贫瘠的西北部,血脉里就擅长驯养牲畜。据说秦人的先祖就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才被封到秦这个地方来。

扶苏也是在进入师门后,才知道自己竟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也因此,他到每个小世界历练时总会格外关注普通人是如何驯养动物、让动物为自己所用的,如今回到大秦来他虽无法再修行,历练时见识过的一切倒是大有用处。

比如这会儿县里的耕种好手正在表演犁地。

在姚县令指定的田地上,两头耕牛在前面哼哧哼哧地拉着笨重的木犁,那位耕种好手则在后面推进木犁、把控方向。

虽然牛和人都已经把这事做得很熟练,全程不见丝毫停滞,但是不可否认地,在这个耕牛本就稀缺的时代,这种名为“耦耕”的耕作方式显得有点笨了。

扶苏稍稍走近一些,观察着犁地用的木犁,农具一直在发展和进化,目前来说,这个木犁已经能给人减轻不小的负担。

扶苏在心里回忆着自己见过的那些农具,很快找到把它变得更灵便、更省力的改造方案。

他到底没亲自耕作过,即便能做出来还是需要擅长耕种的人来使用一下。

很快地,那耕种好手把一块地犁完了,可谓是又快又好。

扶苏命人去把对方请了过来。

这人叫张曲,家离别庄挺近,便道:“过几天你得空了来我别庄一趟,我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张曲早就知道扶苏了,知晓他待底下的人很好,请人做事也会给很公道的工钱,当即憨憨地道:“只要公子有需要,小人天天都有空!”

扶苏莞尔:“那你三日后过来。”

张曲点头。

扶苏接着看耕牛大比。

接下来一头头耕牛被人丈量着腰围,瞧着都很温顺,扶苏能看出有些耕牛是临时被喂得牛肚滚圆的。

他也没说什么,仍是饶有兴味地看众人忙碌。

到结果出来了,他才乘车回了别庄,叫怀德去寻个木匠过来。

趁着木匠没来,扶苏进屋坐下,摊在一张裁好的白绢在上面描画起来。

他把新犁的样式完全勾勒出来时,木匠也随着怀德过来了。

扶苏命人请木匠到堂屋候着,自己带着新犁样式随后便到。

因为新犁做法不难,只是某些部件需要稍微琢磨一下,木匠看完后表示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看不明白该怎么用。

扶苏道:“不要紧,你做出来就好。”

木匠领命而去。

木匠走后没多久,朱小六跑来求见。

扶苏仍坐在原位,招招手叫朱小六坐下说话,奇道:“怎么了?”

“公子,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听说您要垦荒地建学宫,都自己带着家伙过来帮忙。”朱小六绘声绘色地说道,“蒙先生一开始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要来打群架的,没想到他们除草的除草,翻地的翻地,不用我们开口,他们自己就干了起来,还说不要钱,就想快些把学宫建起来他们孩子能来读书!”

扶苏微微一顿,对朱小六说:“我去看看。”

扶苏再次走到学宫的选址处,只见男人们一点都不怕冷,纷纷挥着锄头和镰刀在那忙得热火朝天。

正巧到了吃饭的点,一群妇女打扮的女子提着竹箪穿过不远处的竹林来送饭,其中几个男人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或吃饼。

看到扶苏来了,有人还壮着胆子问:“公子,您要吃吗?”

扶苏笑着说道:“吃过了。”

有些没见过扶苏的人见扶苏果然如传说中好脾气,心里仅有的那一点畏惧便没了,七嘴八舌地问扶苏以后他们孩子是不是真能来读书、束脩会不会非常多。

如果他们努力努力能负担得起的话,他们都是想把孩子送过来的,毕竟哪怕去军中打仗,识字和不识字也是不同的。

他们大多都去打过仗,对此感触很深,所以格外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比自己有出息。

扶苏一一答了,才去与蒙毅说话。

第二日,来干活的男人们家的婆娘便被请来帮忙做饭,她们每天能拿到很不错的工钱,男人们也能第一时间吃上热腾腾的饭食。

到第三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别庄前就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扶苏前些天见过的木匠,一个是和扶苏约定好三天后过来的耕种好手张曲。

扶苏醒得早,听怀德说木匠和张曲都过来了,便径直去迎他们入庄。

年后天气仍然没暖和起来,还不是春耕时节,张曲说天天有空绝对不是假的,连庄子上的人基本也都是懒洋洋窝在家里躲冬。

扶苏亲自看了看木匠做出来的新犁,感觉瞧上去和他看过的没多大差别,显然是木匠这几天连夜照着图样赶制出来的。

扶苏很满意,叫人来把耕牛牵来,找块天气让张曲下田试试看。

都说术业有专攻,这话果然不错,张曲对着新犁捉摸了一会,等把犁套到牛身上后他心中就震惊不已,感觉这种新犁会改变他们往后的耕种方式!

张曲更加用心,和耕牛稍微熟悉了一下,便驱使着耕牛往前犁地。

真正上手之后,张曲就感受到了新犁的好处:这新犁不仅省力,还把地翻得更深!

而且它前头有个可以转动的犁盘,转向十分方便,再也不必在转弯时来回折腾半天了!

张曲把一片地犁完,黝黑的面庞涨得通红,激动地拴好耕牛跑回来对扶苏道:“公子,这新犁哪里能买,小人也想买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