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葬礼(下)(第2/2页)

大雨侵盆之下,黑色的棺木缓缓在人海汹涌的街道上穿行。棺材所至之处,人群宛如摩西分海般默契分开。

在无数双眼睛的深情注视下,黑色棺材缓缓向远方走去,身后同样跟随簇拥着人海。

北平全八大胡同的妓女皆身穿白色丧服前来送行,几百上千个流浪儿哭声震天,还有那目不识丁的庄稼汉们也同样在偷偷抹泪……

棺木越走越远,身后跟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似乎整座北平城都出动了来为少年送行。

慕良知道少年的名字——李景然,他更愿意称他为守夜人。

民国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慕良最初知道这场葬礼,是在高一的语文课本上,那是一篇两千余字的散文,是由著名学者周德璋先生晚年整理记录下来的回忆。课文的题目也很意味深长,名为《倾城之葬》。

慕良记得很清楚,那是高一语文下的最后一篇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的脸色很沉重,教室很安静,只能听到老师清朗的念书声在静若寒蝉的教室里响起。

“这是我最后一次,也是全北平城最后一次见到我的朋友了。从那以后,他就浑身浴血长眠地底,我17岁的朋友永远留在了民国十五年的秋天。

我不知道他在扑向汹涌的枪火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我只知道,面对那操蛋的世道,他选择了如战士般奋起反抗。

以后长夜漫漫,群星闪耀。皆不是他,皆不如他。”

这是《倾城之葬》的最后一段话,慕良每每想起都心痛如绞。

他不止一次在脑海里幻想过那场葬礼的盛大场景,恨不能早生几十年参加李先生的葬礼,送先生一程。

这也是他第一次从亲历者口中听到这场葬礼的全貌。

他已经知道老太太是谁了。

她就是李景然先生的妹妹,李淑然先生。

史书上有关李淑然的记载很少,很多资料都对她一笔带过,对她极尽低调处理。只说她从美国学成归来后,建国后毅然回国建设家园。然后网上就再也找不到李淑然接下来的消息了。

所以就有很多人误以为李淑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没什么可值得说的。

但是身为李景然先生的妹妹,李淑然先生又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呢?

慕良毕竟是高干子弟,再加上近几年很多档案解禁,李淑然先生也密级下调了,所以他才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他知道李淑然先生作为核物理专家,隐姓埋名三十年,在大西北进行秘密研究工作。

她的面容是绝密,她的事迹是绝密,她的人生,也是绝密。

所以慕良才没有在新闻报道上见过她的面容。

所以老太太才能收获那么多政客们的敬意。

就像其兄李景然先生一样,李淑然先生也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只能用国士来形容。

他敬仰地望着眼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人,红着眼圈对她深深鞠了一躬,沉声道:“先生,谢谢您。”

李淑然平静地接受了他的鞠躬,笑了笑:“谢谢什么?”

谢谢您为华夏贡献了自己的人生。

最终,慕良感激地说道:“谢谢您告诉了我这个故事。”

李淑然轻笑一声:“你不嫌我这个老婆子啰嗦就好。”

望着老人转身慢腾腾离去的背影,慕良即骄傲又难过。

骄傲华夏拥有这样的无双国士,难过国士隐姓埋名已是暮年。

……

慕良再次见到李淑然先生,是在电视转播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典礼上。

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从颁奖人那里接过大红色的证书,对着镜头露出一个历尽千帆的从容笑意。一旁的主持人用激动的声音一条条一件件列举老太太获得的成就。

慕良红了眼眶,泣不成声。

最终,国家记得,人民也会记得。

在之后的获奖感言,老太太用有些怅惘的表情说道:“我哥哥叫做李景然,是个很伟大,很勇敢的人。他是我人生的道标,也是我的指路人。我这辈子的所有成就,都不过是继承了哥哥的遗志罢了。

在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春节,他说起了自己的梦想——做个自由的人。我不知道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不是自由,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他当时告诉我的那句话:‘淑然,你要好好活着。’活着很容易?但是什么能称得上“好好”呢?

哥哥为了马克思主义而献出了生命,作为他的妹妹,所以我为建设社会主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人生。

我想,我这九十多年的人生,我都有好好的活着。若真的有死后的世界,我也能坦然告诉哥哥:我的人生没有虚度,我一直都有好好的活着,因为我已经把我的全部人生都献给了这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老太太蹒跚着慢慢走下了台。

宛如一场盛大的谢幕仪式。

后来,慕良再次见到李淑然先生,则又是在一场葬礼上。

只不过是李淑然先生的葬礼。

2008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国庆之日,著名核物理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李淑然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这盛世,如她和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