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武灯魁(第2/3页)

商驰莞尔,目色幽深:“若只是谢翎自己的意思,倒还无妨。但如果是谢家因为皇储之事,想与我们家联姻,却是该早做防备的事情。”

谢家自然要拥护大皇子做太子,要是想借联姻把商家也绑在大皇子这条战船上,那就要好好思量了。

如果商家拒绝,得防着谢家记恨乃至反目。

而就算商家答应要联姻,也得提早打算,在宣武帝跟前设下伏笔,不能让皇帝疑心保宁侯府有异心,他登基还不到一年,保宁侯就要站队到大皇子那边去。

商驰已经谋划到了数年开外,商骥这边才刚刚反应过来:“啊,是因为今日谢翎总跟在妹妹身边,所以大哥才有这个想法吗?我说呢,谢翎怎么不好好看着自己的妹妹,果然有点古怪。”

两位兄长无语的看着反应比他们慢一百八十拍的商骥,这真的是他们亲弟弟吗?

商骏也难得多说了两句:“谢家毕竟是大皇子的母家,是否要将此事尽早告知爹娘?”

商驰望着窗外灯火一片,却是摇了摇头:“不必,此事交给我即可,你们回家也无需提起。”

商家人从上到下对商驰都非常信任,于是两个弟弟都点头,将此事放下——反正大哥说交给他了,那这波就稳了。

商婵婵不清楚这些个阴差阳错的误会,现在只是没心没肺的跟着黛玉一起猜灯谜。

灯谜都是小小一张花签垂在灯下,句列都是竖着的,很不符合商婵婵的习惯,所以看起来颇为费力。

当然就算排版看着不费力,她也不怎么会猜。

于是商婵婵发现往往自己还没读完第一句,黛玉那边已经开始写答案了。

后来她直接就放弃了:黛玉猜灯谜简直比她嗑瓜子还快呢。

等黛玉势如破竹一路猜到第七十六个的时候,谢翎已然回到了大堂,与婵婵站在一起旁观。

商婵婵看黛玉看的眼睛都要冒星星了,对谢翎重复了七遍:“林姐姐真的太厉害了。”

谢翎轻轻咳了一声:“我已然赢了头名……”

话音未落,就被商婵婵挥手打断:“别说话,我正在专心看林姐姐猜灯谜呢。”

谢翎:……

转眼间黛玉已将九十九个灯谜俱已猜遍,锦绣楼的掌柜的本已注目这边好一会儿了,此时见这几位女眷倒是都带着面具,不露容貌,便是他走过来也不会唐突。

便索性亲自拿了彩头送上来奉承道:“我锦绣楼已有十年的元宵灯魁之试了,今年却是第一遭这样快就被摘了文试魁首去。”

自有丫鬟上前接了那只描金盒子。

待诸人返回楼上雅间,黛玉才打开盒子瞧了瞧,只见里面是一只五凤朝阳金钗。她重新扣上盒子,然后将此递给了商婵婵。

“送给我?”

黛玉笑道:“如今我住在外祖母家,难有东西给妹妹,如今这可是我赢了来的,送给你。”

见商婵婵怔怔的,以为她不肯要,黛玉继续道:“妹妹托人送我的画我很喜欢,已经挂了起来,所以这枚金钗送给妹妹做回礼。”

商婵婵送她的寿萱图轴,不但意头好,更是素雅,颇合她的心意。

倒是贾母年下也从自己的体己里找了一张字画与她,却是一张玉楼牡丹。黛玉为人,倒是不爱牡丹,于是便将贾母的图收了放着,在房里挂了商婵婵送的。

其实商婵婵倒不是不肯要,而是没想到黛玉第一回自己得来的首饰居然要送给她,一时欢喜的忘了接。

见黛玉再往前递,她自然欢天喜地的就收下了。

谢翎望着这支五凤朝阳钗,便改了主意,将手里赢来原本打算送给商婵婵的彩头收了起来。

那是一枚镂空玉雕九龙佩。

文武双魁,锦绣楼准备的便是龙凤呈祥的礼物。谢翎见商婵婵得了凤钗,便将九龙佩自己留下了。

话分两端。

且说上元节的宫中之夜,自然更是富丽堂皇,灯火通亮。旁的不说,只说宫内各甬道两边均是点着一色朱红大高烛,直如条条金龙一般照亮了整个皇城。

薛宝钗抱膝坐在自己屋内。

屋子里一片漆黑,她没有点灯,同屋的季婉婉早跟另几个活泼的宫女一同看灯去了。

宫里年节下忙乱,倒只有她们合喜宫的人,因为郡主和诸位陪读小姐都不在宫里,倒是落得清闲。

且她们毕竟是从七品的女官,与寻常宫女不同,只要结伴同行,不私下鬼鬼祟祟,便可以到处去逛逛。

薛宝钗没有心思去逛。

想家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她脑子里一直在回想今日之事。

上元佳节,自清晨起,就有各王府公侯之家的诰命进宫拜见,络绎不绝。

薛宝钗是个有志向上的,于是塞了银子给内务府的公公。内务府的人收了钱,便以诰命往来,太后宫中人手不足为由,将薛宝钗送了去楚太后宫里帮一日忙。

倒不是她不想去商太后那里,而是商太后规矩严明,不喜欢生面孔在宫里行走。

也算是贾元春后遗症了。

因她能写会算,颇有学识,楚太后宫里的人就将她引去专门记录各府诰命所送的节礼。

当看到南安郡王府几个字时,薛宝钗只觉得心口一跳。

是那个因为得罪了保宁侯府被落了面子的南安王府。

在宝钗想要试着接近一下南安郡王府的人时,周文然倒是先找上了她。

南安王府在保宁侯府可算是跌了大跟头。

东南西北四位异姓王到了如今,也有些没落了。且毕竟是异姓王,自然不能像忠勇、忠顺那些正经亲王一般,女儿早早就封了郡主。

但一般待到嫡长女出嫁的时候,皇上也会封个县主之类的表示下皇家特念旧恩。

其余的女儿也就别想了。

只是当今不似太上皇一般看重四王八公这些老臣,所以南安郡王府才打算以嫡长女周文然联姻保宁侯府。

若是成了,圣上看在商家的面子上,也得封个县主给周文然。

南安郡王府自觉已经放低了身段,毕竟商骏只是次子,还不是袭爵的长子呢。只觉得此事一说便成。

谁知道王妃带了周静然兴致勃勃的出发了,灰头土脸回来了。

联姻之事是不要想了,连周家女儿的脸都丢尽了。

而宫里商太后的态度也很明显,人人都看的明白,估计只要她是太后一天,南安郡王府就休想从宫里得到一张册封县主的圣旨。

当真是鸡飞蛋打。

周文然失了一门看好的婚事不说,更是连未来的县主之位也丢了。再看着妹妹周静然天天寻死觅活,她心里如何不恨商婵婵与林黛玉入骨?

于是她叫人格外留意两府。

保宁侯府治下甚严,向来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但荣国府可就不一样了,整个儿跟个筛子似的,下人有脸面不服管束的又多,什么都敢往外抖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