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2页)

他没有什么经验,不过原身从小跟在温承贺身边,耳濡目染懂一些。温钧可以按照这些经验,一步步摸索着走。

想要考科举,第一步自然是认字。

这一点温钧在这些天看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通过了,不用担心。

第二步,则是练字。

古人都信奉字如其人的理念,一个人如果字不好,则会被视为人品也不好。

想要科举,没有一笔好字是不可能的。

温钧没有专门练过毛笔字,写出来的字只能勉强看出形状,和“好字”这个词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这个还算简单,可以找一下温承贺留下的字帖,在家勤加练习,相信会有长进。

说做就做,温钧等不及明天,立刻出门又去了耳房,在温承贺留下的箱子里翻出来了几本字帖,拿回屋里对比着,希望在里面挑选出一本适合他的字体。

一边挑选,他一边想起了最重要的第三步。

第三步自然是找个好的先生。

想要考科举,没有人带路是不行的。考试的规矩、考题的范围、考官的喜好……这些细微的东西都有可能让一个十年寒窗的学子名落孙山。

只有找到一个考试经验丰富,自身文学修养又厚重的先生,在他的带领下,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不过这一点就难了。

上林县虽然隶属于江南范围,还靠近运河,可是地方小,百姓愚钝,文风并不昌盛。

近二十年来,只有两个考上举人的。

本来温承贺会成为第三个,一场大雨要了他的性命,让他错失举人功名,使得这两个举人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一般人都接触不到。

县里还开了三家私塾,都是由秀才创办的,和温承贺生前属于竞争关系。

温钧是温承贺的亲子,贸然上门去求学,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刁难……

不过,事情还没发生就担心,实在太杞人忧天了。

温钧还是打算明日出门去这三家私塾看看,他这个身体年纪小,进入私塾读书也不显眼,若是能够有个先生引导,一切都会轻松许多。

这样想着,温钧默默有了决定,手上动作不停,挑出一本看起来最顺眼的字帖,又裁纸磨墨,打算趁着天色还没彻底变黑,先练练手。